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学校、艺体中心教学计划为指导,以“关爱学生、有效教学、有效训练、完善学科体系、形成特色”为主题,全面施行新课程,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训练效益,把问题当课题来研究,一切为课堂教学和训练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渐形成学科优势。
二、工作重点:
1、 严抓运动队训练,做好早训和下午的训练,主抓重点项目的训练工作。
2、 完善学科评价体系和数据的积累,逐渐形成体育特色。
3、 通过教育理论及教改实践知识的学习,不断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意识,人人参与课题。
4、 继续对大课间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有阶段性成果,如:论文、案例、研讨活动等,逐渐形成学校体育特色。
5、 全面实施、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进行“有效教研”、“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训练”,人人开组内公开课,2人开校级公开课。
6、体育教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内涵,研究学习各类项目的裁判规则。
三、具体措施:
教育教学方面:
1、 加强本学科教育理论学习与指导。
⑴学习时间:两周一次,双周周三下午进行集体备课。
⑵学习内容:学习新课程解读、课堂教学生活化读本、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资料、裁判法等。
⑶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加强英语、电脑的学习,积极主动参加培训。
2、 立足课堂,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重点,重视教师的业务培训
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及解读,讨论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计划、教学进度。⑴ 认真备课,分年级组集体备课,强调针对性和实践性。
“新课程”理论培训研讨。
⑵公开课、研讨课,每人1—2节,积极开展评课。
3、 配合学校做好“传、帮、带”工作,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言传身教,严格要求,为新教师创造实践与学习的机会。
4、 加强体育器材管理,完善器材借还措施,充分发挥器材的高利用率。
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 教师业务系列培训。
2、 制定全年教学计划、单元计划、教学进度,备课。
3、 组内新课程培训。
4、 组建、充实体育运动队,落实早晚训练时间。
5、制定大课间活动计划,安排好活动内容。
6、制定课外活动计划。
三月份:
1、 公开课1节。
2、 筹备体育节。
3、 强化运动队:田径、足球、排球、健美操训练。
四月份:
1、开展体育节。
五月份:
1、 公开课1节。
2、 课题研讨。
3、 教案交流。
六月份:
1、 课题阶段性总结。
2、 加强足球、排球赛前的训练工作。
3、 学生课堂评价、体质评价、教师业务考核及评价。
4、 资料收集、备份、存档。
5、 体育工作总结
七月份:
1、加强足球、排球训练,准备比赛。
2、做好暑期田径队训练的部署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