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第一次作为联合国义工服务组织的一员,去南非做了半年的义工。
我们这一组一共6人,分别来自中国、英国、法国和新西兰。其中留着一脸蓬乱的红胡子的英国人马丁已经在这里做了3年义工,是我们这群人中资格最老的一个。
衣衫褴褛的孩子在寒风里瑟瑟发抖,瞪着单纯的大眼睛,揣测着我们的来意。望着这些可怜的孩子,我迫不及待地从车上拿出衣服就朝他们走去。
“刘,你在做什么?”马丁突然大声问我。我扭头看到他正瞪着我,眼睛里是一股掩藏不住的火气。
“快点把东西送给他们,这些孩子急需。”我解释说。
“把东西放下!”马丁冲到我眼前,涨红着脸,近乎粗鲁地夺下我手里的衣服。我莫名其妙地望着他,一时不明白他哪来的脾气。旁边的法国人雷诺上前拉开我说:“刘,不是这样的,你不能将这样送出去……”
余怒未消的马丁面对围上来的孩子们,立刻变出一副温和的笑脸,柔声问道:“孩子们,愿意帮我们做点事情吗?”
在同伴的怂恿下,一个小家伙真的走过去,接住了新西兰人菲斯从车上递下的一小袋玉米粉。
“好极了!”马丁夸张而富有感染力地叫着,“小家伙,谢谢你的帮助,这是你应得的劳动报酬。”他把一身棉衣和一小桶饼干递给了那个孩子。孩子愉快地接过这些劳动所得,兴奋得两眼放光。
“小家伙们,你们看到了,车上的东西很多,有谁愿意继续帮助我们呢?”马丁半蹲在这些孩子们面前,亲切地问。
孩子们尖叫一声一拥而上,嬉笑中很快帮我们把东西从工具车上卸了下来。最后每个人都得到了一套棉衣和一份玉米粉或饼干。
在回去的车上,马丁主动跟我道歉说:“刘,我下午的态度不好,请你原谅。但你知道吗?我们不能让孩子觉得这些东西是他们理所应当得到的,这样会养成他们不劳而获的惰性。他们本来就生活在一个很糟糕的环境中,我们就更应该从小培养他们树立起改变生活状况的信心。而且,人生本来是平等的,如果我们居高临下地进行施舍、捐赠,会让孩子们的自尊受挫,长大后会留下心理疾病的隐患……刘,没有什么比孩子们健康成长更重要的了。”
那一天,马丁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他让我懂得,炫耀的爱心是一柄砍平人理想的利斧,它不但会砍掉弱者奋发的信念,还让他们在阳光下赤裸裸地展示血迹斑斑的伤口。这种帮助是残忍的,有损人尊严的,而如何割断弱者的自卑情绪,并帮助他们坚持做人的高贵情操,则是施予者必须学会的高妙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