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感言:
提升普通学校的教育质量是个老话题,但又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避不开的问题。北环中学在全体教职员工几年努力下,由维持生存走向成长发展,从薄弱走向优质,以自身的发展向党和政府交出了自己“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答卷。
作为校长,我始终心存教育的梦想,我梦想追寻生命福祉、提升师生生命质量的教育关怀。为此,北环中学确立了以“和”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思路,把建构管理创新文化、建构教师自主文化、建构效能课程文化、建构学生自治文化作为战略重点。几年来,“和”文化改变了北环师生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教师第一”、“教师是天”这些口号很嘹亮、很动人,但真正要把它们内化为学校的实际行动却很难,尤其是对学校的管理团队来说,无论是在心理上、思想上,还是实践上都异常艰难。因为这要求整个学校管理必须发生深刻变化,必须让学校由制度管理走向文化领导,唤醒教师的文化自觉意识和专业自觉意识,逐步提高教师的能力,从而培育人、发展人。
几年来,我和学校的管理团队虽然在坚持学校文化领导的过程中也曾有过犹疑,但看到一位位教师走向成长,我们知道必须坚持下去。
学校在学科组内部教师之间形成了专业的“合作性同事”关系,在学科组逐步走向实践性的学习共同体过程中赢得了殊荣,使得生活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的每一个老师拥有幸福与尊严,这也集中体现了北环人共同的价值追求。因为在北环,“和”是一种态度,是为人处世的儒家哲学;“和”是一种追求,追求一种共生、共荣、共发展的境界;“和”更是一种“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思想。
看多了“德育的目的很德育”,更看多了“德育的过程并不德育”;看多了素质教育的“大旗帜”,更看多了“素质教育的无奈”;看多了“教育的社会政治自觉”,更看多了“教育的生命自觉的缺失”。我时常梦想着给学生一种教育关怀:反对任何形式的生命奴役、生命盘剥,拒斥身为物役、心为形役的生命扭曲,崇尚扎根于生命深处的对生命自由、生命尊严的诗意祈望与眷注。
正因此,北环中学开展由班级管理走向班级文化建设、以班级为基地进行的学校教育的“静悄悄的革命”,这一切旨在让主人权利和地位回归于学生。这是传统学校德育走向现代学校德育的革命,这是支持北环每个学生多元化个性发展的革命,这是激发北环每个教师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每次听到来我校学习班级文化建设经验的全国各地的领导与老师用“震撼”、“原来德育工作还可以这样做”来评价我校班主任的经验介绍时,听到他们不停地赞赏北环教师与学生脸上那自信与幸福的表情时,我拥有了校长的尊严和幸福。在北环,“和”是一种境界、一种精神,“和”是一种能力、一种多而持续的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