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感言:
闻知自己入选中国教育报《现代校长》周刊“2010年度校长”,备感欣慰,感慨万千。步入校长岗位25年的风雨历程,历历在目。从当初被逼学当校长,到成为区域内治理薄弱学校的行家里手,到打造创新品牌名校的引路人,到全省素质教育的排头兵……一路探索、一路坎坷,一路思考、一路创新,辛苦并快乐着,收获着,前行着。
当校长是艰辛的。每到一所学校,要尽快熟悉情况,确立思路,推动工作,就要事必躬亲,以身示范,尤其是到薄弱学校任职办学进入佳境后,也需躬身示范, “沉下去”调研,做到思路与探索与时俱进。校长不仅姓“教”,还要姓“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校长要姓“钱”,要筹集经费确保运转,还要勒紧腰带举债发展;校长要姓“关”,要争取领导、社会和家长的支持,要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遇到大事责无旁贷,遇到难事要勇往直前,遇到险事要挺身而出。因此,不少校长戏说,“当校长一年就过瘾,两年就干够,三年就烦了。”
当校长是承受着高压的。高考的巨大社会压力,首先压在普通高中校长的头上。质量上不去,你就要让贤;质量下去了,你就要被辞职。思想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多元、网络媒体缺少净化的社会环境和独生子女为主体的教育对象,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困难。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矛盾与不安定因素,严重影响着校园的安全,中小学又是未成年人集聚的地方,安全大于天。
当校长是尤其需要思路和思想的。通常说:“将帅无谋,累死三军。”校长则是更需要思路和思想的头衔。教育是引领人、发展人、塑造人灵魂的职业,是科学,是艺术,更是操着学生前途和民族未来的事业,需要求真、创新和献身。教育是有规律的,要探索规律、研究规律、按规律办教育。任何时候学校都需要质量和升学率,但不是靠“水多泡倒墙”,而是需要向科学规范的管理要质量,向教师素质的提升要质量,向更新观念、改革教法、提高效益要质量。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既要立足现实,立足国情、省情、校情,更要面向世界,着眼未来,进行前瞻性思维、创新性探索;既要为学生升学和学校眼前利益负责,更要为学生终身和民族未来负责。要把学校办成名校,既要高质量,还要有特色。特色的选项、开发与创新,更需要校长的理念、睿智和思想内涵。因此,有思路思想的,会得心应手,大展宏图;没思路的,则难有作为,如坐蜡台。
当校长又是富有成就感的,是值得为之献身的。一个好校长能带出好学校,能把薄弱学校变优,把优秀学校变成名牌学校,甚至能带出多所好学校,影响一个区域甚至全国。本人先后在4所学校任校长,从落后偏僻的农村初中,到基础严重薄弱的农村高中,到管理薄弱的城区高中,到地市级重点中学。凭着对教育的热爱和激情,凭着前瞻性思考和创新型求索,凭着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这些学校都由弱变强,由后劲变为先进,普通学校变成了人们心目中的重点,重点学校变成了品牌名校。目前任职的山东章丘四中,在全国还有了知名度。想到这些,就会忘却艰辛,收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