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就有收获
——“构建书香校园,提高人文素养”新教育实验工作总结
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2009年9月,我们怀揣着“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踏上了“新教育实验”的征程。虽然我们的新教育实验才刚刚起步,但就在这短短的两个学期的时间里,在全体老师们的不断学习与探索中,实验也留下了很多的精彩与故事。下面,我们将学校一年多来关于“新教育实验”的点点滴滴作一个简要汇报:
一、走近新教育实验,梦想从这里起航
1、启动仪式,注入激情。
2009年9月,我校申报了由武进区教研室和基教科组织的“新教育实验”项目,并加入了“营造书香校园”项目的研究中。如何实践“新教育”,学校经过思索与选择,结合实际提出了“构建书香校园,提高师生人文素养”这一研究专题,教科室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根据学校的现有条件,我们首先选择了“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这两大行动作为重点进行实验,同时,我们确立了实验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学习榜样——模仿实践——总结反思——创新超越”的实验基本思路,成立了“新教育实验”领导小组。10月19日,我校隆重举行了“新教育实验”项目研究启动仪式暨动员大会,酝酿已久的新教育实验终于拉开了帷幕!这次动员大会为学校新教育实验描绘了全新的蓝本,为全体老师参与新教育实验注入了激情。
2、建立“新教育实验”网站。
为了使我校有志于参与新教育实验的教师更加方便、快捷、全面、系统地了解“新教育实验”,同时也为了更好记录我校“新教育实验”的进展情况,我们专门在校园网站上建立了“新教育实验专题网”,该网站共设有六大栏目:活动信息、在线培训、读书频道、晨诵午读、教师随笔、学生日志等。我们把新教育实验开展的读书活动、沙龙活动、诵读活动等内容都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展示和交流。在核心组成员的不断更新与维护下,我们努力让这个专题网站既成为学校新教育实验的一个“资料库”,又是学校开展实验的一个“窗口”。
3、学习新教育思想。
⑴读专著。学校向每位教师赠送朱永新教授撰写的《享受与幸福》,向教师推荐朱永新教授的专著,组织教师系统重温朱永新教授撰写的《我的教育理想》、《新教育之梦》、《新教育》等新教育理论专著,从中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新教育实验的内涵与外延,使我校教师不仅明白了什么是新教育实验,还明白了为什么要进行新教育实验,为更有效地进行新教育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⑵勤上网。我们倡导每一位教师每一天上一次“新教育在线”网站,认真阅读其中文章。对于一些如“让师生拥有智慧”、“我眼中的新教育实验”等具有前瞻性、立体性的关于新教育实验的报道、讨论,我们组织老师学习、反思,促进自身理论与行动质量的提高。
⑶常交流。我们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沙龙活动,畅谈读书心得。如“谈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的教育理念”,“同读一本书《享受与幸福》”等,通过学习研讨,读书交流,我们的教师开始认同朱教授的理念,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践行着。
二、实施两大行动,走在成长的路上
我校紧紧围绕“构建书香校园,提高师生人文素养”这一研究专题,选取了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中的两项参与,一项是营造书香校,诵读经典诗文;一项是师生共写随笔,改变生活方式。我们以此为抓手,开展了丰富而又多样的活动。
1、营造书香环境
⑴设立班级图书角
自我校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活动以来,班级“小小图书角”一直是我们重点经营的活动之一。走在教学区的走廊上,各个班级红色的“图书角”三个字直映眼帘,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孩子们将自己喜爱的书籍带到学校,进行图书漂流,让其他同学分享书籍的美妙,感受读书的乐趣。我们组织评比,评选金色小图书角,银色小图书角,在评选中我们发现:有些班级的“图书角”特色鲜明,不仅有大量适合低年级小朋友阅读的拼音读物,还配有电子读物,如故事磁带,故事DV片等;还有些班级不仅图书册数特别充足,摆放时还能分门别类,比如童话故事类,科技类,班主任推荐书类……为使各班级图书角有效运作,我们还专门召集班主任开展了“班级图书角有效运作”的沙龙活动,讨论图书角等读书小阵地的建设与运作问题,使它成为孩子们共享的读书乐园。
⑵布置年级文化墙
除却教学楼过道中的一条文化长廊(弟子规、三字经图文并茂)之外,各年级还开辟了“班级书香”栏,如“好书推荐”“读书心语”等,在黑板报上开辟了诗词诵读专栏,根据校本教材《日有所诵日有所进》中各年级的诵读要求,定期更换内容。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低年级的孩子爱上经典文化,我们在一年级班级门口栽种了郁郁葱葱的“三字经树”,在二年级教室内设计了飘香四溢的“弟子规果盘”,这学期,我们又在低年级教室内开辟了弟子规“春色满园”,把这些看似枯燥的文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为低年级孩子开启经典的启蒙教育,激发孩子们吟诵的兴趣,使他们的诵读变得有声有色,情趣盎然。
2、策划经典吟诵
“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我校借助广播系统,每天以“晨诵”、“午读”为诵读活动的主要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朴素的、潜移默化陶冶学生精神气质的场景,帮助学生诵读经典诗文。
“晨诵”无疑是整个“新教育实验”中最富有诗意的项目。乘着新教育实验的东风,伴着清晨一缕缕鲜亮的暖阳,和着广播里飘荡的或古典或清新的旋律,横小的师生开始在“经典晨诵”中享受如诗如歌的美妙一刻——“唐诗宋词”“古今贤文”“对韵启蒙”“三字经”“现代童诗”就是我们从周一到周五的“诵读菜单”,我们学校新教育团队的几个主力担纲“领诵人”,在他们的深情引领下,全校师生沐浴在诗文的轻抚中,一个教室链接着一个教室,此起彼伏,师生共同传达着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阅读是一种习惯,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每天五分钟的经典晨诵,师生绱佯期间乐而忘返是必然的了。
另外,开启语文课前一分钟诵读也是我们诵读方式。各个年级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或教学需要准备诵读内容,写在前面黑板的经典诵读栏内,如名言警句、成语、古诗词等,每周更换一次。只要有横小孩子的地方,你就能听到孩子们朗朗上口地背诵大段诗文对韵三字经,这就是日有所诵,日有所进!
“午读”是我们“在晨诵中起舞”的延续!午读,代表整个儿童阶段“诵读”的非学科性质的的阅读,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阅读属于他们的经典书籍。这时候,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竞相开放,学生可以有半小时的自由阅读时间。与此同时,校园广播系统会播放一首首“古曲新韵”。优秀的音乐家们用现代的审美意识重新演绎古诗,继承和发扬古诗的传统,使古诗更能为现代的孩子们接受,让古诗更加深入人心。我们每天为孩子们送出轻快优美的故事歌曲,在浓郁的音乐文化氛围中,孩子们哼唱着这些生动的古诗谣,褪去了学习的疲乏,忘却了生活的烦忧,收获了阳光和快乐。
每周一诗也是我们为横小的孩子们精心准备的经典吟诵项目,她开启了一周吟诵之旅,我们利用周一的升旗仪式时间,根据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挑选适合学生吟诵的古诗词,营造师生面对面现场直白诵读经典诗文的动人场面。
3、开展诵读研讨
从上学期开始,我们把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日有所诵,日有所进》纳入校本课程中,开设“经典诵读”课(地方课程),还补充《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诗经》等节选及部分唐宋诗词、经典古文片段。每周上一节诵读指导课,成为普及经典文化的主阵地。如果说经典诵读校本课是普及经典文化的主阵地的话,那么我们倾心打造诵读研讨观摩课就是新教育实验的最好范例了。迄今,我们共开设了4堂诵读研讨课。沈颖老师的《三字经》“勤学篇”主要是对“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这四句话的解读,依托故事、动画对幼童进行勤奋好学的启蒙教育,在反反复复的吟诵中入耳入心。沈安姣老师的童谣赏读课《雪》是基于同主题的教材自主建构。沈老师选取了四首有关雪的诗词童谣,通过语言和媒体营造了形象的情境,带领学生在饶有趣味的朗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渐渐走进雪的童话世界。而费忆军老师的文包诗赏析课《黄鹤楼送别》是基于教材之上的后拓。费老师对经典诗文资源进行了有效的开发利用,相机补充了李白、杜甫的诗文,学罢绵长惆怅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再来赏读豪迈奋发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让学生同时感受古代文人送别时别样的情怀。蒋红莉老师又给我们上了一节民间故事阅读指导课《巧女故事》,以《九斤姑娘》为范例,把四个主题都为“巧女”的故事结合起来带领学生阅读,通过比读、诵读等方式感受民间故事“地域性、口语化、变异性”等文体特点。让孩子们感悟民间历史遗留的文学,让孩子们爱上口头文学、民间故事,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4、烹制文化盛宴
我们融经典诗文与文娱表演一体,生动展示“日有所诵日有所进”的经典诵读活动成果,我们开展了“吟经典 诵诗文”师生同台秀活动,我们的语文老师竭尽所能,将诗文与音乐、图画、舞蹈、戏剧进行了多元组合,演绎出了许多多姿多彩的节目,让全体师生和观摩嘉宾、家长朋友们都叹为观止。
2009年的年终岁末,我校又举行了“诗心乐韵”师生同台庆元旦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这次活动主要以诵读为主,分低、中、高年级四部乐章,分别是“千树万树梨花开”“明月千里寄相思”“一年好景君须记”“梦里江南总是诗”等,以诵读童谣、唐诗宋词、中外名家现代经典诗词为内容,通过不同的形式演绎展示,给热爱经典诗文的师生一个展示风采的舞台,丰富了校园的精神文化生活。
6月,为了推动我校新教育实验向纵深发展,我们又开展了“与经典有约”的系列活动,分为三个板块:“写字小明星”展示会,“与经典有约”手抄报比赛,“宝贝一家亲,悦读好时光”书香家庭征集评选。特别是“宝贝一家亲,悦读好时光”书香家庭征集评选活动,受到了广大家长、孩子的青睐。是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制作完成一份宣传海报,分享亲子阅读的美好体验,推广优秀的家教心得,引领更多家庭走进书香世界。内容包括家中藏书、亲子共读照片,悦读宣言、悦读手记、悦读心得等,由此评选出星级书香家庭。
5、开启师生共写随笔
“晨诵——午读——暮省”也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完整体现,她提倡教师养成反思、记录的好习惯。在“新教育”理念的倡导下,我校师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随笔写作。3-6年级学生每周一篇随笔,主要是学生通过读书后,把书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摘录下来,并写下自己的感想,我们提倡中高年级的学生写日记,还将学生的日记、随笔择优发表在“新教育实验网”上的“学生日志”中,交流读书感受和学习生活感悟等,现已发表60多篇。组织教师每月至少写一篇教育教学随笔,内容可以是读书心得,可以是教学反思,也可以是教育故事,发表“新教育实验网”上的“教师随笔”一栏中,半年多来教师共写了720多篇随笔,教科室还将优秀教育教学随笔发表在校刊《紫霞峰》上。全校师生在随笔的书写中品尝到了写作的快乐,体验到了自我成长的喜悦。仲冰冰同学在“江苏省第二届中小学网络读书活动——书香伴我成长”活动中,撰写的《旭日东升》获小学组二等奖;任小钰、马雨佳、何璐汐同学撰写的科学研究小论文获常州市第二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马心雨、汤逸斐同学双双获得区小学生作文竞赛三等奖。是新教育实验增强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改变了全体师生的生活方式。
以上就是我们一年来的“新教育实验”之旅,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是我们艰辛的探索与努力。当然,我们的实验才刚刚起步,各个方面还显得相当稚嫩与不成熟,但这些都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已经上路了。我们坚信只要上路了,只要开始行动了,我们就一定会有收获。
20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