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小首页
联系横小
 
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网站>>新教育实验>>书香动态>>计划总结>>文章内容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1-2012年度上学期新教育实验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13年11月27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沈安姣      来源:本站原创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1-2012年度上学期新教育实验工作总结
2011年我校围绕武进区教育局新教育课题研究理念,扎实有效开展学校新教育实验研究,突出“书香校园”建设,强化“师生共写随笔”,坚信“特色就是卓越”,坚持“追寻理想,超越自我”,加大参与新教育实验的强度与力度,让师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使整个校园成为书香气息芬芳馥郁、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第一、书香环境的创设。
班级图书角、日有所诵诵读栏、童诗园文化墙的布置,这些阵地的建设已经成为工作的常规。本学期,针对各班班级图书角利用率不均衡的现状,我们有两个动作。一是对各班图书角管理员进行培训,定期对各班的借书记录进行检查,加强他们自建自管的能力,以促进图书角图书的有效借阅。二是促进各班图书角图书的漂流。这一点在期初工作会议上我们就着重进行了布置,其后又排出流动的安排表,要求各班遵照执行。
作为环境创设的重要一环,本学期的经典晨诵也有了新变化,主要是扩大了播音老师的队伍,并对这些新加入的教师进行了培训,使得这些新加入的老师在本学期都能胜任领读的任务。目前,经典课题即将结题。但每日的经典晨诵我们仍旧要坚持下去。
第二、特色活动的开展。
本学期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这里主要讲三个。
一是“故事妈妈”进校园活动。此项主题的活动我们已连续开展了几个学期。每一次都有一个侧重点,都有各自的特色。可以说已经成为我校新教育实验的一个品牌活动,《常州日报》还曾报道过我校的这个活动。但今后怎样把这个活动更深入地、更有系统地开展下去,还有待进一步地思考和学习。
二是“讲故事”活动。原先我们曾举办过低年级“我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比赛。本学期我们的计划本来是先海选,评比出“十佳”,然后去阳光学校送故事。但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讲的好的同学远远不止10个,所以就把人数扩大到了45人。然后我们又想何不把这个活动也搞成像“故事妈妈”那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品牌活动呢,这支队伍这次去阳光小学讲,下次可以去幼儿园为小朋友讲,可以高到中、中到低讲,三月可以讲雷锋的好人好事,十月可以讲红色故事等等。于是“好故事”志愿宣讲队成立了,确立的宣讲宗旨是“讲一个故事,播撒一颗种子”,相信下学期他们会有更好的表现。
三是“廉洁”读本的编写。为了配合学校廉洁工作检查,我们组织十几位老师按计划编写了《中外廉洁故事大家读》,这本课外读物分五个单元共十六课,每个单元一个主题,如《做正直的人》,《和美德同行》等,每课都选择一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名人故事,文学性、可读性都很强。目前这本读本正进入二次修改阶段,预期在下学期可印刷出来供同学们阅读。
第三、做好活动的宣传。
对新教育实验中所组织的活动,我们都比较重视宣传工作。每举行一次活动,都能写好通讯稿,向武进教育网投稿。一学期下来,有10篇报道被录用。同时我们还及时把这些报道发送到武进新教育主题帖下,并组织新教育实验组的老师们也积极跟帖。
另外,我们还梳理历年来新教育实验工作,制作了共6块展板。上学期因为区教研室的要求,制作了“琴瑟和鸣谱心曲,家校共建书香桥”和“行动,就有收获”两块展板。本学期,结合经典诵读课题的结题,又制作了“隆重的经典文化盛宴”“诗香飘逸的人文课堂”“悦心怡情的诵读活动”和“书香馥郁的经典文化”4块展板。
11月,我们还组织了全民学习推进周活动。在这周中,我们利用周一升旗仪式举行了“学习改变命运,知识造就人生”的启动仪式。利用横幅、电子屏、黑板报等多种途径向学生宣传读书的重要性。高年级的学生还走出校门,走进社区,向群众分发读书资料,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效果。
第四、谈两个欠缺。一是教师读书活动这学期不如学生一头的丰富。除了开展了一次《做最好的班主任》读书沙龙外,还有就是每月一次的读书笔记。说实在话,如何推动教师能积极主动地读书,这是个艰难的命题。上次沙龙,很多老师是刚刚撕开包装的塑料纸,但利用网络,照样可以讲得头头是道。如何让老师们真正做到开卷有益,这个要留待下学期去解决了。二是读书指导课研讨的欠缺。由于活动的频繁,再加上这到底在老师们眼中算不上正菜,所以这学期我们没有专门再开展活动,而是借用朱老师课题结题时展示的两堂课作为本学期的读书指导课。实际上研讨活动固然重要,但实际上更重要的是一种推广,是每位语文老师在自己的教室里能带领学生来多读课外书。这两样,在下学期将作为重点来抓。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