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准确认识几时几分
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213119 周蓉
摘要:在认识几时几分的教学中,学生存在两大问题:1、学生到了高年级都不能准确地认读几时几分;2、看时间画钟面的时候,如画7时55分的时针,很多孩子时针指向7。在指出问题发生原因的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两大策略:1、借助重点数值积累观察活动经验,为认读几时几分打下坚实基础;2、采用多种方法积累操作活动经验,使学生明确时针、分针的运行规律,从而帮助孩子更好更准确地认读时间。
关键字:认读时间 数学活动经验 时分教学
在苏教版最新的教材中,对时分的认识已从前版的一年级下册钟面及整时的认识和二年级上册的认识时分进率及认识几时几分整合为二年级下册的认识时分一个单元,这样做的好处还是显而易见的,把相关的知识分散在各个年段,不如统整之后让教师教授起来更容易有的放矢。
但是笔者在教学的时候发现:学生在生活中大量的接触时间,对于钟表和时分,学生的生活经验已经是非常丰富;本以为“认识几时几分”这部分的教学应该是很轻松的,然后由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很多老师在进行时分教学时有了疏忽,致使教学效果出现了不应有的缺陷。
问题一:学生到了高年级都不能准确地认读几时几分
我们都知道,孩子在看钟面说时间的时候,往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首先要明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看他们旋转的方向,再看时针在几和几之间,走过了几为几时,最后还要看分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分。指针式的钟面仅标有1到12个数字,这12个数字也是我们认读时间的好帮手,但实际认读多少分,并不都是简单的计算,例如,认读35分时,只需要看分针指着7,就是7乘5等于35分,但是认读43分的时候,就需要较为复杂的计算,最简单的方法是用8乘5等于40,再加上分针偏离8的小格数3,得出准确的时间。
在大人看来,小孩子从小就与时间打交道,早在父母的指导下就认识了钟表,在幼儿园时又受到一定的教育,准确认读时间早已不成问题。我们承认,这种认识是有一定道理的,确实有很多儿童在“认识几时几分”教学之前,就能准确地认读几时几分。然后,一方面,学生生活的家庭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并非一致,如笔者所在的小学每班约有60%的学生来自外地农村,家长都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对孩子的学习的关注不够,从而导致孩子对时分的认知就存在很大的不足;另一方面,孩子的智力发展也不相同,这就导致了有相当部分的孩子在“时分的认识”教学之前,对几时几分的认读处于空白的地步,第三方面,受教材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安排的课时数也极为有限(如苏教版认识时分单元仅安排3课时内容,其中认读几时几分只安排了一课时),如果上课的时候不能做到面向全体,不能做到充分的操作和认识,从而形成充分的操作活动经验,那么少数学生将会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正确认读几时几分。
问题2:看时间画钟面的时候,如画7时55分的时针,很多孩子时针指向7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教师在学生认识时分时引导观察不全面导致的。在认识几时几分时,教师往往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针指向的变化,而忽视引导学生观察时针指向的变化。例如,经常有如下的教学情景出现。
教师把时针指向7,分针指向12,问:现在是几时
生:7时
教师转动分针指向钟面上的1,提问:分针又向前走了5小格,现在还是7时吗?
生:不,现在是7时零5分
教师继续拨动分针指向钟面上的3,提问:与7时相比,现在分针向前走了多少小格呢?现在是几时几分?
……
以上教学情境中,教师一直在强调分针指向的裱花,却自始至终没有引导学生观察时针指向也发生了变化,由于小学生观察物体容易忽视细节,这样的教学必然导致学生错误的认为无论7时多少分,时针始终指向7,只有到了8时,时间才会跳跃一大格指向8。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认识几时几分”教学过程中,忽视引导学生全面地观察时针与分针指向的变化,必然导致学生错误的数学认知。
如何才能避免上述两个问题的发生,取得教学成效的最优化呢?我觉得可以以下两个方面再突出指导一下,加强学生的观察和操作,从而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几时几分。
一、借助重点数值积累观察活动经验,为认读几时几分打下坚实基础
在识别指针式时针表示的时间时,有四个重点时间:15分、30分、45分、60分(也可以认为是0分)。重点识记这4个重点时间,对于学生准确地认读几时几分有很大的帮助。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不仅忽略了重点数字3和9的作用,而且一直把分针指到数字12说成是整时(忽略了它的另一种意义——60分和0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使学生仔细观察,达到看到分针指到数字3(6、9、12)时,就能熟练地报出当前时间为15分(30分、45分、60分),那么对于其他的时间,学生就能通过简单的加减计算得出。例如,当学生看到分针距离数字6还差3小格,通过30-3得出是27分;当学生看到分针已走过数字9有7小格时,通过45+7得出52分,这样做,可有效把几时几分的认读化难为易,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全体学生掌握时间的认读。
二、采用多种方法积累操作活动经验,使学生明确时针、分针的运行规律
1、拨一拨
在课堂教学时。学生首先按照教师的要求,拨出几个已知的时间,然后再观察的基础上说一说分针和时针分别指向哪儿,在此基础上,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某个时间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到什么位置,若有错误,小组内其他同学给予订正。
2、画一画
在第一阶段操作后,学生对某一时间的时针和分针指向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在时钟模型上画一画一个个具体时间的分针与时钟的指向。这可以进一步促使学生掌握钟表表示时间的内在规律,准确地认读时间。
3、猜一猜
在此环节中,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优势,首先呈现一个只有时针指向的时针,让学生根据时针的指向猜一猜分针的指向。在学生猜后,先让学生说一说猜想的根据,再出示分针的指向。
参考文献:
[1] 颜世萍.谈谈“认识时间”教学[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09年04期
[2] 刘晓红.“认识时间”教学片断与反思[J].小学青年教师(数学版) 2006年06期
[3] 陈清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认识钟表”教学案例与评析[J]. 小学青年教师 2005年10期
[7] 张峰.给孩子一个怎样的数学课堂——《认识钟表》例谈[J].新课程(小学版)2006年0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