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界定
文化:“文化”一词在《辞海》中定义为: “广义来讲,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来讲,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制度。”
足球文化:以足球运动为载体而形成的物质、精神、行为和制度的符号系统,主要指以足球运动的生理和社会功能为轴心内容的精神与行为的总和,包括足球物质文化、足球精神文化、足球行为文化、足球制度文化等。
小学校园足球文化:是在小学校园这个特定环境中,学校的师生员工在足球教学、足球运动竞赛和以足球活动为主题的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有关的观念和意识。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足球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小学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2.理论依据
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教育部、体育总局和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和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等重要文件,为学校构建校园足球文化指明了方向。
⑵终身体育的需要。一直以来体育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终身体育的兴起,各国都非常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态度的形成与体育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拓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功能,有必要对传统的体育活动形式进行改革。以构建校园足球特色文化,作为积极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就是一种尝试。
⑶教育心理理论指出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有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和人生态度。而足球运动的特点就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对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勇敢、坚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等具有显著的作用。
3.有可能的创新之处:以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乃至对校园特色文化构建为引线,以近十年来我校足球运动开展为观察样本,运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构建小学校园足球文化,使校园足球运动从单纯追求名次荣誉的功利主义思想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转变。通过对足球知识和足球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形成学校特色。使师生能够充分体会到体育运动的精神、足球文化的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体育教学水平等进行有益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