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除法的验算 06-20
立足估算,丰富数感 06-20
《除法的验算》课例分析 06-20
学习心得2 06-20
学习心得1 06-20
学习心得2 06-01
学习心得1 06-01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05-27
新课程下的有效数学活动的几点… 05-27
有序的探究经验,完善认知系… 05-24
借助潜在的生活经验,突破认知… 05-24
活用学具,让经验在数学课堂… 05-24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丰富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过程资料>>沙龙研讨>>文章内容
以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 促进学生基本活动经验之积累
发布日期:2015年11月13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唐学敏      来源:本站原创

 

以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 促进学生基本活动经验之积累
新课标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数学学习中的很多经验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亲身经历,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而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引导学生经历自主、多样化的体验过程,积累探究性经验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依靠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的支撑。这里的数学活动是指伴随学生相应的数学知识学习而设计的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抽象概括、数据搜集与处理、问题反思与建构等。数学活动的设计与相应的知识技能有关,但其目的不只是为了完成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是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重要途径。如阜宁师范附属小学的周津宁老师执教的综合实践活动《周长是多少》一课,教师在让学生自主体验“周长意义”的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测量活动,其中有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等;有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如树叶的周长等的测量活动。整个活动中,教师完全放手,使每个测量活动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动脑的全新的探索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较大的探索空间。学生在测量活动中自主探索、自主合作,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学习活动中得到了有效培养。
积累探究经验不是通过简单的活动和思考就可以完成,它更强调的是一种真实的情境,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体验。因此,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组织适度开放的探究性活动,启发学生拓宽思路,多方位、多角度地获取多样化的信息,积累丰富的探究经验。探究经验的获得是一个不断猜想、验证和思辨的过程。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开放性的探究情境,引领学生在广阔的数学背景下自由驰骋,学生所积累的探究经验将更科学、更丰富。
二、引导学生经历抽象概括的过程,积累抽象概括的经验
数学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进行的,数学活动经验产生于数学学习中,是对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初步认识,是数学活动方式方法等规律在头脑中的反映。反之,数学客观性的知识总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生、发展的,学生学习任何数学知识,都必然与头脑中的数学活动经验相联系,离不开先前数学活动中习得的经验的指导作用。数学活动经验既是数学学习的产物,也是学生认识和实践的基础。
抽象概括是形成概念、得出规律的关键手段,也是建立数学模型最为重要的思维方法。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盐城市马沟小学的胥传翠老师执教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大树有多高》,教师先让学生通过测量、推想、交流、验证等一系列活动,探索发现了“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不同的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这一规律,接着再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大树有多高”这样的实际问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处处体现了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感悟,在“做”中品味。学生通过动手测量、探索、感悟、运用,充分感知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需要充分地经历观察、思考、比较的过程,获取丰富的感性经验,再从许多数学事实或数学现象中舍去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象出共同的本质属性。
三、引导学生经历操作与思考的过程,积累有效操作的活动经验
 “智慧自动作发端”,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动手操作能把抽象的知识变成看得见、讲得清的现象,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使操作、思维、语言有机结合,获得的体验才会深刻、牢固,从而积累有效的操作经验。如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的张和老师执教的《我们身体上的“尺”》综合实践活动课,让我受益匪浅。
俗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学生年龄小,实践经验非常欠缺,尤其是估测方面的经验。在教学伊始,张老师首先让学生感受“身体尺”的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他们想去探究;接着让学生在亲自去比一比,量一量,测一测,再议一议的自主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在对自己的几种“身体尺”的长度有了理性的认识;第二是通过这样的思考、测量,学生认识到了不同的人,有不同长度的“身体尺”,而且儿童的“身体尺”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在本节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中,主要是要对这些“身体尺”进行系统认识,教会学生会“玩”,学会使用合适的“身体尺”去测量物体的长度,让数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数学源自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和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学生充分实践的过程中,教给他们估测方法,培养他们的估测意识、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
四、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对接生活的过程,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数学的原始、初步的经验。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时需要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背景,让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有效对接”,使得日常生活经验“数学化”。如大丰市第一小学的陈桂萍老师执教的《奇妙的图形密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者用一份美丽的语言和一份美丽的心情,带学生进入一个美丽的密铺世界,按照“观察思考——合作探究——美的欣赏——自主创作”的主线,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们日常生活所见到的地面、墙面、服装面料和某些美术作品,常常是由一些形状相同的图形密铺而成的,因此对学生的而言,密铺是现实中常见的,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基础。密铺是由形状相同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与反射得到的。因此,在密铺的学习与研究中,运用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以及图形变换等知识,是对学生所学平面图形有关知识的一次综合应用,需要一定的归纳、猜想、验证、推理等思维活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教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亲身经历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使学生充分积累“数学化”的活动经验。
“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在经历具体的“综合与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发现问题,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完成的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何选择合作的伙伴,如何有效地呈现实践的成果,让别人体会自己成果的价值。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会逐步积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数学教学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现实,把这些生活经验进行“数学化”处理,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以生成新的数学活动经验。生活经验用于帮助经历、体验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简单明了,而且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的经验从一个水平上升到更高水平,实现经验的改造或重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