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本次活动以帮助孩子积累操作、思考、计算、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为根本宗旨,通过围一围、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等几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会从相同和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周长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感受数学的魅力,享受数学计算的乐趣。同时,让学生乐于浸润其中,体会合作、思索、探究的乐趣,保持自觉、兴趣、乐观等精神财富,助推有效学习,造就更为精彩的学习生活,让学生们感悟数学之美,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活动目的:通过围一围、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图形周长的含义的理解以及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和计算方法的认识。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学会从相同和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周长问题,发展数学思维。在动手做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交往合作能力和探究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学习图形与几何的价值,感受到数学实践运用之美,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活动对象:三9班全体学生
活动准备:一把尺、一根线、4根长3厘米和4根长5厘米的小棒、12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图片、操作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二、操作
1、围一围。
看书66页,看看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你们也能用线围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吗?围好后想一想自己所围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怎样量最方便?让学生围图形量周长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2、摆一摆。
看书66页,要求我们用什么摆?摆成什么图形?拿出小棒,先量一量两种小棒的长度,再想一想你想用这些小棒摆一个长方形还是正方形,然后四人一组摆一摆。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小组长填写好记录表。
3、拼一拼。
取出12个小正方形,想一想,拼一拼,同桌合作,可以一人拼一人填写记录表。然后全班交流:一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拼成的图形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周长是多少?出示一张记录表,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思考:拼成的图形的周长为什么会不一样?周长与什么有关?
4、量一量。
拿出图片,先量一量再算出图片的周长是多少。交流:你是怎样量的?周长是多少?
三、总结
活动提供的材料:
一把尺、一根线、4根长3厘米和4根长5厘米的小棒、12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图片、操作记录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