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们数学组进行了第四次集体备课,内容《认识11—20各数》。11—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在这之前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一是1个十”并能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十几”。通过对教材的透析、组内的交流,鲍老师再结合第一次的执教经历,在第二次执教中能成功演绎。本节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注重创设情境,在快乐中学习。
根据低年级心理年龄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的内容都是抽象的数字,单凭老师讲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因此鲍老师创设了孙悟空变金箍棒的情境,并贯穿整堂课,让学生在富有童趣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地认识11—20各数。
2、注重动手操作,促进有效学习。
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学生通过经历摆出10根小棒,再捆成一捆这一操作过程,运用转化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亲历10个一是1个十的知识形成过程。从感知到理解,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把12根小棒作为研究材料,借助小棒,把抽象的数具体化,围绕中心问题“这些小棒怎样摆让人能很快地看出是12根”,学生进行积极地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汇报摆的方法:(1)1根1根地摆;(2)2根2根地摆;(3)5根5根地摆;(4)一边10根,另一边2根(5)把10根捆成一捆和另外的2根等5种摆法。学生各抒己见,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你认为哪一种摆法很快看出是12根?为什么?”让学生自我比较,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
纵观此次集体备课,一年级备课组老师能以有效教学为目标,认真钻研教材,促进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