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依据,它虽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但仍是主要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不能机械地再现数学教材,被动地适应数学教材,而应做教材的开发者、创造者,让教材更贴近学生。
《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以及《求未知加数》这两课之间的内容有一定的交叉,孩子在之前的学习中已有了9以内加减法学习的基础,而求未知加数还是需要用到分与合以及减法的知识,因此,小周蓉老师就决定把这两课进行统整。为了让课堂上的40分钟更高效,第一次上课结束之后,学科组老师对小周蓉老师的课堂进行了评课,认为两课整合在一起孩子接受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也是可行的,但是在进行操作活动的时候老师的要求应该更明确一些,另外还应该让孩子更大胆地表达自己想说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在第二次上课的时候小周蓉老师教态自然,她及时到位的小结和归纳让学生对自己每个环节中所掌握的知识具有方向性。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回答和归纳自己学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本课中老师利用小卡片帮助学生整理出得数是10和10减几的算式,让学生感知了加和减之间的联系,十分形象直接就让学生发现了算式与算式之间的联系。这堂课能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课堂体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感情化和趣味化。能引导学生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让学生加深对加、减法含义及相互联系的认识,再放手让学生说出得到算式结果的多种途径,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教学中老师注重算法的多样化与思维的灵活性,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在探索、体验中学习,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中发展。
纵观小周蓉老师这节课,她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有效的教学情景为切入点引入,接着采用让学生根据获得的信息提数学问题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环节,且根据学生的实际,对现有教材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整合,并在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撑,进行课程统整,努力体现优化教学,同时使得学生能逐渐领悟在遇到新的问题后如何将新问题转换为已经学过的知识,即在数学课程统整中,将数学思想也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继续努力,打造高效的课堂!
(撰稿:周蓉(大),图片:周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