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很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
一稿杨亚静老师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把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杨老师紧紧扣住三幅牛兔剪纸图,让学生体会到姥姥的勤劳与作者的调皮。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当音乐响起,读着小诗《想》时,教室里一片安静,有的学生感动得甚至要流泪了。
二稿李菁老师则在教学过程中较多地关注文章的写作手法,这篇文章语言优美而意味深长,许多字词句都值得老师与学生一起推敲研究。
文章通过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比如“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一句,将“姥姥的手”比作“眼睛”,将“好使的剪刀”比作“姥姥两根延长的手指”,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整篇文章还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剪纸”来抒发作者与姥姥之间深厚的祖孙情谊。剪纸早已经不是简单的一门手艺,更是联系祖孙间亲情的纽带,一张张形式多样的剪纸,事实上是一份份姥姥对作者深沉的爱。
相信通过两位老师的教学,同学们都能够学有所获,不仅能够认识到这样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人,也会感动于姥姥对作者那份疼爱与怜惜。
(横山桥中心小学六年级级部 撰稿:张丽华 李菁 摄影:张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