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画图描述问题,能借助直观图示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画图描述和分析问题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培养几何直观,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画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掌握画示意图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
难点:掌握正确画示意图的方法;学会画线段图表示题意。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提问:请看大屏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内容是什么?那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引入:从三年级起,我们就学习并运用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学习策略
1.了解题意。 (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
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引导:像这样比较复杂的问题,一时难以确定解题思路。我们可不可以用线段图表示两个数量,使数量间的联系看得很清楚?
引导:表示两个数量要画几条线段?这两条线段的长度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线段图。(线段图要画完整)
2.分析关系。
引导:从图上可以看到,小宁和小春邮票枚数这两个数量的和是72枚,这两个数量的差是1 2枚。那请你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想想可以先算什么?(同桌交流)
结合交流,联系线段图,引导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和思路:(小春的线段图可以看作是两部分:小宁邮票数加上多的12枚;所以整个线段图就是小宁有票数的2倍加12枚等于总枚数72枚)从而让学生理解:用总枚数减1 2枚,就是小宁邮票枚数的2倍,可以先求小小宁的枚数,再求小春的枚数;
追问:还有其它办法吗?
引导:现在你会怎样解答了吗?哪位再看图说说可以怎样想?(指名几个学生看图说明解题思路)
3检验解答
引导:线段图直观、清楚地看清了数量间的联系,大家找到了两种解题思路。请你选择一种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
指名交流,交流时要求学生说清每一步表示什么含义。
(2)比较这两种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把两个不相等的数量转化为相等的数量。
(2)引导:检验上面的解答对不对,有哪些方法?(另解法和代入法)
启发:那用“把得数代人原题”的方法检验,要分几步检验呢?让学生在课本上写出检验过程,并完成答句。
指出:用“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检验方法,一定要检验题中的每一个条件是否都相符。
提问:我们借助什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回答,同时揭题)你觉得画线段图表示题意,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板书:直观 清楚 方便分析)
4.回顾反思。
引导:回顾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指出:当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一时难以确定解题思路时,可以借助线段图表示题意,使数量关系更直观、更清楚,比较容易地找到解题方法。还要注意,把得数代入原题检验时,要符合所有条件。
引导: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运用画图策略解决一些问题,例如:通过画一画、圈一圈,认识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解决问题时,画图可以直观、清楚地找到答案;探索周期规律时,画图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找出答案。
三、练习巩固
1.完成“练一练”。
提问:你能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吗?
交流:这里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你能根据线段图说说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交流)
让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并说明解题思路。
提问:还有不同解答方法吗?把结果代人原题怎样检验?(根据回答板书检验过程)
说明:检验时,要检验题中的两个条件是否都相符。
提问:请你比较一下“练一练”与例1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明确:它们都是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的实际问题;解题时都可以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都要想办法把两个不相等的数量转化为相等的数量。
2.做练习八第1题。
学生独立读题,补充线段图。
交流:你是怎样完成线段图的?(教师画出线段图) 让学生看图独立解答。
3.做练习八第2题。
要求同桌同学互相说说可以怎样想。
交流:这道题可以怎样想?说说你的想法。
让学生解答,检查评讲,说说每一步怎样求的,求的什么。
教师要利用此题进行方法的提优。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的什么策略?你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小结:今天学习了画图的策略,主要是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画线段图可以直观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能更清楚地看出数量间的联系,容易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家还进一步熟悉了检验解题结果的方法,特别是可以把结果代人原题检验,并且知道这样检验要看结果是不是符合原题的所有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