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是青春与活力交织的季节,也是浪漫与诗意邂逅的季节。在这立夏的日子,一年一度的沿江七县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观摩活动如约在江阴市夏港实验小学举行,这是一次资源共享的学术交流会,也是一次理念融通的友谊盛会。区教师发展中心张新东校长、横山桥中心小学梁晓云副校长等一行五人参加了此次盛会,其中横小的张亚峰老师代表武进区小语界的优秀青年教师亮相此次会课现场。
张老师执教的是唐诗《寻隐者不遇》。这首短诗采用寻访者向童子打听师父的去向,童子作答的形式写成,是一首典型的问答体诗。全诗二十字,笔墨虽不多,却曲折有致,神韵皆备,耐人寻味。张老师从指导学生读诗开始,赏诗中画,辨诗中人,听诗中言,悟诗中情,层层深入,步步为营,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依托诗文展开言语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在“听诗中言”这一个环节,张老师匠心独运,指导学生在古诗中反复揣摩,透过这短短的二十个字,还原出当时贾岛与童子这一老一少对话时的具体语言,补白诗文,现场进行诗文的新创,学生的智慧火花频频闪现,诗意的种子在童心中萌芽。在“悟诗中情”时,张老师引导学生体悟贾岛与童子对话时心情的起伏跌宕,并进行精彩的模仿秀,学生惟妙惟肖的演绎博得了现场听课老师的热烈掌声。整个教学过程,张老师和学生在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古诗的大意,感受了问答体古诗的凝练、精致,了解了“苦吟诗人”贾岛字斟句酌的作文品质,对学生的表达与写作也起到了一种无痕的教育。这一古诗教学的巧妙设计,也给与会的老师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课后,梁晓云副校长作了《特殊的例子学语文——也谈古诗文教学》的评课式微讲座,她结合课例,生动地讲述了如何在古诗教学中设计组织听、说、读、写等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读、赏、悟、诵、写,授之以渔,而后学以致用。这也是我校近年来在古诗教学之路上探索的一些经验。
本次会课的主题是“学本课堂”, 即教学要以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为本,以学习活动、认知体验为本,就是要追求真切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关注真实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追求真情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说到底,“以学为本”即为“求真”。而“求真”恰是我们百年横小的校魂,打造真切、真实、真情的语文“求真课堂”就是我们语文的不懈追求,《寻隐者不遇》这一课便是极好地诠释了“学本课堂”的理念。这一次的学习交流,更坚定了我们努力的方向——学习经典诗文,打造求真课堂,为学生打亮精神的底色!
(供稿:教师发展中心 横山桥中心小学 摄影:朱晓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