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养观念,我们如何教学?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23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钱晓莉
来源:本站原创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概念已经明确,那我们该如何接招呢?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与建构成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重要举措,英语课程也正经历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巨大变革。尽管学界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要素、特征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建构等话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讨,但却缺乏对核心素养评价方法的讨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构成。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言能力的评价不再仅仅围绕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单一维度展开,而应该基于输入和输出两个端口、综合理解和表达两个维度展开,语言能力评价必须同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相关联。要将这一语言能力的评价思路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和评价活动中去,首先必须将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概念细化为可测可量的要素,并依此建立起一个系统化的能力结构模型。
“语言理解能力”的测试基于听力和阅读这两项输入性技能展开,我们可以将语言理解能力具体细分为“提取信息能力”、“整体感知信息能力”、“解释信息能力”、“评价信息能力”四个方面和层次。“提取信息能力”强调对于信息形式和内容的识别以及特定信息的检索和把握;“整体感知信息能力”强调将文本(视觉的或听觉的)作为一个整体,形成对信息内容、结构的整体理解以及主旨大意、写作意图等的提炼; “解释信息能力”强调能够利用文本中提取的信息做出加工或推论,进一步阐述有关文本的问题;“评价信息能力”一方面关注使用文本中的信息解决相应情境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关注依据共同的价值标准或个人观点对文本的内容和形式做出判断。整体感知以提取信息为基础;提取信息依托对文章大意的准确把握;解释信息则基于对文章大意以及具体信息的理解,同时又促进对文章大意的把握;评价信息则以另外三种能力为基础,是对文章理解的进一步升华。这样的分类既呼应了Crawley 和Mountain(1995)的阅读层次理论,也指向阅读过程中学习者从信息的感知、记忆、提取到重新构建以达成对文本个性化解读解的递进过程。
“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是基于口语和书面表达来进行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共同具有的评价维度是任务完成度、以及表达的准确清楚、多样丰富、流利连贯。语音的考查更多的关注语音、语调、语流的准确性,可以归入准确性一类;任务完成度既涉及到对任务的理解程度,又是表达准确性、流利性和多样性的结果。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准确表达信息能力”、“连贯表达信息能力”、“多样表达信息能力”。“准确表达信息能力”既强调语言形式上的准确,如语音、语调、书写、语法使用等准确性,又关注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性,即正确理解表达任务并根据要表达的语义内容选择正确的语言形式。此外,表达的得体性是在准确性的基础上引入跨文化交际的元素,是指恰当运用语言文化知识与异文化成员进行有效且得体交际的能力,体现了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特殊性,是准确表达的一个指标。“连贯表达信息能力”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内容间的相互关联,表现为中心思想明确、语篇结构清楚、内容紧密相关、逻辑合理、语句通顺等;二是指语言形式上的关联衔接,表现为语言衔接手段的使用。“多样表达信息能力”同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能够使用多元变化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来表达相应内容,二是指表达内容、呈现方式的丰富性和创造性。准确表达是基础,连贯表达则强调逻辑和条理,多样表达的前提是准确和连贯,是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呈现出来的效果。
语言理解能力(输入性语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输出性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语言能力的重要方面,由此构成了语言能力测评的两个主要方面。具体而言,前者包括整体感知信息能力、提取信息能力、解释信息能力、评价信息能力四个维度,后者包括准确表达信息能力、连贯表达信息能力、多样表达信息能力。这些维度构成了英语语言能力测评的主要指标。核心素养时代的英语课程要求语言测评活动在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间建立有机的关联。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