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的教育批判和建议中,一直有一根主线,即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儿童权利观念。平常在我们眼里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在孙云晓先生那里,就有了新的发现,因为他善于从儿童自身出发,去观察和思考教育,去认识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关系。
我作为学生的时候,我从来不曾思考过教育,不曾质疑过老师的权威,觉得老师即真理。我读书的时代还是对老师十分崇拜的时代,老师的话有着“圣旨”一样的威力,每个学生都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就算没有家长的督促,也是丝毫不敢怠慢,所以我也不敢从自己的视角去看教育,当然我当时也没有这样的能力。
如今我也为人师了,尽管我有时抱怨我们的教育体系,有时抱怨学生的调皮,有时抱怨家长的不配合,但我还是不敢妄议教育。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直接影响了教育的功能、使命、目标,也影响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动性和自由充分发展的功能,教育的目标逐渐定位于促进个体的持续性发展,在教育的过程中,人不再是被动的塑造者,而是具有发展潜能的、独特的、自主的主动者。所以如今做老师,不再是你说一学生就做一了,学生时不时地犯懒,你还得哄着他骗着他,用鼓励教育的方法去促使他学习,学习不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反而变成了老师的一种能力。你能不能让你的学生学?你有没有本事让你的学生做最少的作业,考最高的分数?这对我来说实在是艰难。看着网上一篇篇辱骂教师的帖子,我的心里真的很难过。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尊师重道”已经淡漠了,“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也被曲解了。教师领着工资,认真负责教书已经是我们的义务而不是良心的体现。一次次为后进生补差不是我们尽责,而是我们太麻烦,耽误了孩子快乐的童年。诚然部分孩子是不需要“高分”来镀金的,因为他们的活泼可爱足以让围着他们转的家长们满意,所以他们的学习习惯不需要改善,他们的学习能力不需要提高,他们的课外知识不需要充盈……面对这样的孩子和家长,我心寒。
我们的教育需要儿童代言人,貌似也需要教师代言人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