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想象的翅膀——听《鸟语》有感
进来听了张亚峰老师的《鸟语》,张老师对教材解析到位,上课气场亲切不失教师的威严,让学生在愉快而又严肃的课堂中学到了知识,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张老师给学生拓展思维,练习说话这一部分。
课文主要讲了三种鸟叫,燕子、布谷和喜鹊,在讲解每种鸟叫声时,张亚峰老师采用了不同的方法,燕子是以故事的方式讲述的;布谷是采用对话的方式学习,并让学生根据文中的鸟叫对话进行想象,加长对话;喜鹊则是采用情景法给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喜鹊会说些什么。
语文课堂应该要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础”的“科学精神”中也要求学生能勇于探究,重点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张老师的课堂上,理解布谷鸟的叫声时,她首先让学生理解“我”与鸟儿的对话,感受到对话的特点,即都是四字词语而且押韵,再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将对话进行拓展,担心学生一时难理解,首先将拓展的问题在投影上出示,生问师答:“——你想要什么?”
“——闻鸡起舞。”
“——你最爱什么?”
“——天天进步”
让学生有这种意识,知道该以什么形式来回答,然后让学生模仿之前的对话,同桌间再进行练习,就很自然地知道该怎么做,很多学生还能根据老师的回答进行创新,这样他们的想象力得以发展。
想象并非科学家、艺术家们所独有,它同样存在于中小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之中。没有想象,就难以形成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任何有图开的理科学习;没有想象,就不能理解所有文学作品中那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风土人情;没有想象,就没有作文、绘画;没有想象,就不可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可以说,想象是激发知识的一种源泉,是促进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的一种酵素。如果没有想象,人就不可能有创造发明,不可能有任何预见。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必要的。张老师通过锻炼学生的说话,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由想象,感受语文课堂的奥妙。同时,在讲喜鹊的说话声时也是一样,根据“喜鹊叫,喜事报”这一特点,创设许多喜庆的场景,比如叔叔结婚,哥哥考上大学,让学生用“喳喳喳喳,****”的形式送上祝福,最后再让同桌自己设想情境,说出喜鹊的祝福,让学生理解喜鹊的叫声意义的同时,展开了想象,结合生活实际联系说话,趣意无穷。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我们老师不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全方面发展,让他们具有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在日后的课堂中我也要注意锻炼学生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