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六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创设有效情境,让小学英语课堂变得更有趣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27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邵琰     来源:本站原创

 

教育理论家布卢姆认为:“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英语情境的创设就是把课堂设置成 一个形象、生动并具有一定真实性的场景,让学生拥有一定身份,给他们营造一个集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来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教学目的。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已成为一线英语教师的共识。然而,并非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所有情境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教学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情境创设低效的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好英语教学情境创设的“效”与“度”,让小学英语课堂变得更有趣呢?我将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事例,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巧用英语歌曲   形成轻松的学习气氛 
歌曲语言精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分散知识难点。首先,不少英语教学内容可以用歌曲形式来表现。不仅能巧妙自然地引出新课内容,而且能渲染英语氛围,一首熟悉、节奏欢快的曲调可以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出现,教师可以把确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学生掌握的单词、句子配上学生熟悉的曲调进行演唱,学生既感到熟悉,又觉得新鲜,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知不觉地轻松掌握了新课内容。其次,歌曲情境教学也可以起到调节学生情绪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很难在40分钟的课堂上都能全神贯注地听课。当觉察到学生开始出现疲倦时,及时地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学生熟悉的曲调,编唱一首歌曲,有助于活跃气氛,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最后,巧用歌曲将所学教学内容通过歌曲向课外延展,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去欣赏、学习,让学生在家中自己的小天地里,利用自由的环境、充足的时间和良好的音响设备,认真、自觉地去练习、编唱英语歌曲,这样就为学生在课外学习英语知识拓展了更大的空间,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二、妙用游戏活动   复习巩固对话内容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这架桥将学生们带入快乐学习的英语天堂,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活动特征,运用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字母、单词、句型、对话教学中都可以采用游戏教学,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适合儿童口味的游戏情景,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能帮助教师把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创造条件,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学习新课塔桥铺路,为新旧知识的衔接做好铺垫。利用游戏还可以巧妙的引入新课来分散难点,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游戏中分组进行角色表演,巩固所学句型。如果老师能进入到游戏中,与学生一起游戏或是带动学生参加游戏,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也就会提高,效果肯定会更好,游戏的有效性也就相应地提高。同时师生关系会更融洽,学生对于老师的喜爱程度也会相应提高,对于英语教学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活用生活化情境   进行有效操练巩固 
“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这是陶行知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课程的全新思考。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向我们提出了英语教学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课堂变成一个浓缩微型的社会,把花草树木、鸟兽动物、对话人物请进课堂,让学生看到、感受到英语就在你身边,给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感知生活,体验生活,进而在生活中实践、参与和探索。所以生活既是学生学习的源泉,也是学生交际的平台。比如,在教授学习用品、交通工具、服装等类别的单词时,应尽量用实物或实物模型进行直观教学,而对于sunmoon runjumphotcold等单词,可借助彩色图片、简笔画、表情或动作进行教学。在教redyellowbrown等表示颜色的单词时,则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和周围的物体,来运用“What color is the „?”这个句式,这样一来,学生就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拉进了课堂。小学低年级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图片非常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用大量的时间来制作与教学相关的学具和图片。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深入生活,创设真实情境,在教学活动中用英语,在实践中运用英语。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各取所长,尊重学生个性,从有效情境研究入手,精心设计情境、尽心呵护情境、真心体验情境、慧心发现情境,在情境教学的不断打磨中,让我们的课堂在情景中添彩加色,不断提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