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经历“失败”——《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横山桥中心小学 梁芬
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充满信心,觉得自己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给孩子们上科学课,还经常带孩子们到实验室去做实验,我的科学课堂是很棒的。可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第八章《火箭人》时,我的自信碎落一地。在这一章中,本书作者雷夫讲述了他自认为得意的一节自然课,被身为科学家的女儿卡琳评为最糟糕的一节课。卡琳说:“孩子们上自然课的时候应该放下书本,拿起实验器材。他们必须观察、实验、记录、分析。最重要的,他们必须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
“最重要的是必须失败”,雷夫强调的是失败的过程,失败的收获,他们必须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一所学校的老师到雷夫的班里访问,刚好他的学生做火箭。看到学生的错误组装将会导致火箭飞不起来,前来访问的老师实在坐不住了,他们多次热心的帮助出错的孩子。而雷夫在一旁也实在坐不住了,他不得不多次婉言制止访问老师的“善举”。雷夫在书中写到:“‘失败’是由身为教师的我们自行认定的。在第56号教室,飞不起来的火箭不是失败,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时才算失败。”
扪心自问,面对听课老师,不管他们是来打分评等级的,还是来学习交流的,我都不敢让学生自由的犯错。我无时无刻不在追求课堂的完美,教学的完美。我甚至怕出现问题,对问题多、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敷衍塞责,使得学生连问问题的兴趣也在逐渐丧失。
中国的老师害怕学生失败,学习上,我们会很坚定地告诉孩子你做错了,正确的应该是什么?不给学生犯错、失败的机会,不给学生校正的机会,也就是不给学生进一步思考、提高的机会。而求学时期,正好是一个最应该经历“失败”的时期。我该好好地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再不要以“居高临下”的态度掌控着学生的思维,再不要以“好心人”的身份束缚住学生的手脚,应该蹲下身子,和孩子们一起思考、尝试,允许学生失败,鼓励学生再尝试,直至成功。
作为家长,我们都一样害怕孩子失败,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走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可是,我们关注过孩子经历失败的过程吗?我们了解过孩子失败后的情感吗?失败并不是坏事,糟糕的是遇到失败就退缩,更可怕的是老师、家长眼里容不下失败,当发现孩子们即将失败时,就去干预,不让孩子打出错误答案或出什么差错。这样,孩子永远不知道错误的原因和防止错误的方法措施。遭遇失败的孩子,需要探索、尝试、纠正。我们中国的孩子创造力差,家长和教师都难逃其咎。
家长和老师都害怕失败,我们的孩子当然更害怕失败了。第56号教室的学生自己建造一座大型云霄飞车,经历2个月的失败,最后成功,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可我们的孩子花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竟连个简易潜水艇都造不出来,更让人伤心的是竟没有一个学生把这事放在心上。学生从不想尝试着去解决问题,因为他们觉得这太难了,害怕失败,结果他们从没有成功过。
古人言:“失败是成功之母”。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后,我深深体会到失败并不是坏事,我们必须正视失败,正视不足,勇于改进,积极探索,尽最大的能力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自信、活泼、勇于创造的人。
最后,用雷夫老师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我这个老师没有特别突出的创造力,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雷夫?艾斯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