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需要“坏父母”》读书笔记
吴玉亚
偶然听朋友说起这本书,没有看过,觉得书名很有些意思,决定来看看。
看了以后,觉得很有感悟,比如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也有太多没有原则的妥协,在我看来是对孩子的爱,然而却可能是对孩子的错误引导。因此我们要学做“坏父母”,所谓“坏父母”,就是面对孩子的不足哭闹要坚持说“不”;针对孩子的性格弱点及时纠偏不能姑息。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孔融让梨》,平时都会教会自己的孩子们也从小就被教育要“礼让”。孩子也会效仿故事中孔融的谦让精神,把好东西让给长辈吃。可是,家长似乎只需要孩子表面上会谦让就可以了,至于是否真正懂得谦让的精髓,当孩子把东西让给长辈吃的时候,家长的回应往往是:“宝宝太懂事了,还是宝宝吃吧!”最初宝宝会糊涂,怎么孔融的“让梨”是如此让的啊!于是就更喜欢对长辈让来让去了——谦让只是作作秀而已,不但能得到长辈的夸奖,还能照样“吃梨”,家长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看到孩子这样懂事,就已经很高兴了。哪能真跟孩子“争”吃的呢?其实这对孩子优秀品质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对于好的东西,无论吃的用的,都会先去满足孩子。但在培养孩子谦让精神的时候,不应该让孩子养成只在形式上作出某种动作,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教育要身体力行,流于形式的教育,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久而久之,孩子就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继而学会了作秀,学会了虚假,对家人如此,以后对别人也是如此。真正聪明的家长,当孩子为你“孔融让梨”的时候,不要再谦让,伸出手去,接着孩子递过来的那只“梨”,而且还要当着孩子的面把它吃掉,再去夸奖自己的孩子。
对孩子的教育,必须从小抓起,一步一个脚印,让孩子从小堂堂正正地做人。一味地迁就孩子,会给孩子的未来埋下隐患。做父母的应该有自己的尊严,教育孩子更应该有自己的准则和方式。反思我们的教育,在“教”与“学”的层面上花了很大功夫,却忽视了孩子自我学习、自我适应能力的培养,父母并没有着意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在动物世界里,老虎“妈妈”往往把刚出生不久的小老虎“赶出家门”,让他们自己接受环境的挑战,经受风吹雨打,培养自立能力,学习生存的技巧。这种自立精神和自立能力的培养,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爱儿女,任何生命都会,可是如何教育他们,却是一件需要用心去做的事情。
在现实生活中爱儿女,任何生命都会,可是如何教育他们,却是一件需要用心去做的事情。孩子是需要管理的。放手不等于放纵,关爱不等于溺爱。富有智慧地去爱孩子,用智慧的方式进入孩子的世界,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才是对孩子一生负责。自立精神和自立能力的培养,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