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背书能力
任艳芳 六月随笔
周五放学我很郁闷,因为一个孩子背书背一句话。足足背了半个小时仍旧不会。这是《生命桥》中一句很拗口的话“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学生要不说成“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生命作桥墩的生命桥”,要不就说成“那弧线是一座老羚羊以死亡做桥墩的生命桥”,要不就少了“一座”。最后我还没发火,学生已经奔溃了,大喊“我明明背对了,老师你为什么冤枉我”。为什么学生背书很难,
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背书能力呢?
首先,学生的预习工作做得还不好,虽然每次都要求预习,但是大多数学生回家不读书,等着老师课堂带。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学生没有预习,就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也不知道自己薄弱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预习形同虚设,我想还是我的检测工作和奖励、惩罚制度不到位。课前要留5分钟检测时间,如果读书读得流利可以相应加分。下学期我要准备一本本子来记录学生平常的表现,以加分的形式记录到学生学期平均分中,和三好生、优秀生的选拔挂钩,以此来激励学生预习。
第二,课上要带着学生多读书,第一课时少讲多读。因为学生对课文的第一印象很重要,第一次就读错了,先入为主很难改正。所以要让学生第一次就留下深刻正确的印象,要教会他们把长句子断开,读准。
第三,要教会孩子一些背书的技巧。对于记叙文,要想尽快背诵课文,首先要理清课文的脉络顺序。这篇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分析过程中总结出文章的结构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安排的。这样从总体上领会了故事的前因后果,事情来龙去脉,从而熟记于心,学习过程中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个过程,在学生记忆的时候,就像一幕一幕过电影似的印入脑中,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获得故事的表象。对于写景状物文,可以把握介绍物体的结构。如《燕子》介绍燕子的外形就是先局部后整体。还可以充分利用课文句式特点和修辞手法,来记忆课文。不少课文利用排比句描述事物。如“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整齐,气势恢宏,融会贯通,一气呵成。还有的课文运用了一些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使枯燥的描述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具体,学生理解后必然印象深刻,从而利于学生记忆。
下学期我要在背书上想方法想对策,提高学生背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