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随笔
前段时间听了王岚老师的《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虽然是一节六年级的课程,但是通过王岚老师恰到好处的引导和强大的组织能力,我们学校五年级的学生学起来并没有太大的困难,而且课堂气氛热烈,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尤其是王岚老师充满激情的上课风格给我印象颇深。
接下来谈谈这节课的内容,课上一共讲了两个例题。第一个例题是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一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已知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要求大杯和小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第二个例题只是改变了一个条件,大杯容量比小杯多20ml。这两个例题实际上包含了教材上两个课时的内容,但是王岚老师把它压缩到一节课来完成,更好地沟通了两节课的联系和共同的思想,即假设的思想。并且,例1中小杯容量是大杯的1/3这个条件被改成大杯容量是小杯的3倍,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学生理解题意的难度,从而把主要精力用来集中在问题本身,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学习重心放到假设的策略上来。例2则直接抛弃书上的例题,通过例1作适当的变化得到,省去了重新创设问题情境的麻烦。从课堂表现上来看,学生中出现了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①假设全是小杯,即一共9个小杯来计算。②假设全是大杯,即一共3个大杯来计算。③列方程来计算。王岚老师通过罗列很多同学的解题过程,让不同的学生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并组织全班对这些方法进行分类,最后分成了两种方法:假设全是大杯和假设全是小杯。而方程的方法也巧妙地归入了第二种方法中。最后,王岚老师指出了两种方法都用到了假设的策略。学生在充分的讨论和与教师的对话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这节课充分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不管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是解题思路的表达,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这是跟我们平时上课一言堂有很大的区别,也是值得我学习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