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52、53页例4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培养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反思的意识,通过具体的问题,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平时喜欢跳绳吗?红光小学三年级的同学也很喜欢跳绳,这不,体育委员丁丁和明明就代表班级去商店购买绳子。我们一起去商店看看吧!(出示例图)问:在这幅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二、探究新知,掌握方法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
(1)丁丁带了36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 你能帮助丁丁解决吗?(学生可能列式了)(板书36÷3)顺势问:36表示什么?3呢?所以要求36元可以买几根跳绳,只要用…… (带去的总元数÷每根跳绳的元数)
同学们能不能帮丁丁列竖式算一下?指名板书竖式:36÷3=12,其余齐练。
全班交流校对:板演的学生说计算过程。
(2)帮助别人,我们尽量要做到准确无误,36÷3到底是不是=12?我们可以怎么办?(验算)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解决的方法,并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共同来探讨解决的方法?
(3)学生交流,师共同参与
(4)师生交流: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的交流,同学们都已经有了各自的验算方法,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向同学们介绍介绍你们的方法?(预设:①再算一遍②12×3=36)
(5)师请学生口述口头验算的方法。
预设:12×3=36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如说不出,师引导:12是什么?(12根跳绳)3是什么?(每根跳绳的价钱)用12根跳绳乘每根跳绳的价钱,求出的是什么?也就是说,12根跳绳乘每根跳绳的价钱,看看乘得的结果是不是等于带来的钱36元。
(6)同学们分析的真不错,其实我们可以把口头验算方法用竖式书写出来。边引导边板书竖式并讲清格式:通常,我们写验算过程前要先在原来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两字,并加上“:”,……。
(7)学生自己在竖式右边写好验算过程。
(8)通过验算,我们知道36÷3=12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可以在横式上写上答案,答上答句。
(9)回顾:12、3、36在除法中分别是什么数?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这样的除法?
小结:验算这样的除法,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板书:商×除数=被除数)追问:如果商和除数乘出的结果不等于被除数,那说明什么?
2、探究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1)过渡:刚刚我们通过竖式验算,帮丁丁解决了他的问题。
我们再来看看明明,他带了65元。如果65元钱都买跳绳的话,又能买多少根呢?还剩多少元?
同学们再帮明明算一下好吗? 指名板演竖式,其余齐练。
(2)学生计算后,问: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有余数了) 板书:有余数。
(3)有余数的除法,又该怎样验算呢?请同学们也尝试着,列竖式来验算一下?指明板演,其余齐练。
(4)全班交流。预设:用21×3等于63再加上2,就等于65。追问:21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21×3求的是什么?(21根绳子的价钱)再加的2是什么?(余下的2元)合起来就是?
(5)看来,65÷3=21……2是正确的,所以横式上写21(根)……2(元)一起答答句。(板书)。
(6)回顾:21、3、2、65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像这样有余数的除法?(板书: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3、比较深化
(1)过渡:刚刚我们都通过计算和验算,准确无误地帮丁丁和明明买到了跳绳。我们一起回头看看,刚才两个问题都是用除法计算的,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师相机板书:没余数 有余数 )
(2)没有余数的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分别可以怎样验算?请两名学生说说。
(3)师总结:在计算除法时,我们要养成验算的习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如果遇到没有余数的除法,只需要用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来验算;如果是有余数的除法,用商乘除数再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来验算。
4、揭示课题
这就是今天我们一起研究的内容: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三、运用巩固,实践拓展
同学们能利用学到的除法验算的知识来解决以下问题吗?
1、想想做做1
计算后比较每一组两题联系与区别,引导发现每组下面一题是上面一题的验算过程
2、当回小老师
这是小马虎的一张计算练习单,请同学们当回小老师,批阅一下这张题单,在批阅的时候想一想,你是怎样判断小马虎算得是否正确?写出你的判断方法?
(1)32÷4=9()
(2)89÷4=22()
(3)368÷3=122……2()
(学生练习后实物台展示,师生共同判断让学生说出判断方法)
你觉得小马虎的作业让你满意吗?你分析一下出错的原因?你能给他什么建议,使他以后计算不再出错吗? 今后我们在计算除法时,要自觉养成验算的习惯,不管有验算的要求,还是没有验算的要求,我们都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口头验算或列竖式验算,这样就能大大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想想做做2
4、知识应用 想想做做4
课件出示:有46个轮子,每辆玩具汽车装4个轮子,如果都装玩具汽车,可以装多少辆? 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先独立做题,再集体交流。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希望同学们不仅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而且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做一个学习、生活的有心人。
五、作业
1、选做题:动回小脑筋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你觉得被除数最大是多少?
□□÷3=23……□
课例分析:
除法的验算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为了让学生在现实中感受验算的作用,创设了购物跳绳的实际活动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需要对一些计算进行验算。其实验算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学习的态度。验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而且通过情景的创设及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意识和习惯。
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一个是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一个是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本节课的教学,直接从学生的计算入手开始了新知的学习。学生计算后,适时组织学生开展点评。借助学生错误的计算,引导学生意识到,需要检验一下结果。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可以怎样来检验,直接的导入到课题的学习。
怎样进行检验,关键还是要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说说数量关系说说怎样进行验算。然后引导学生注意除法验算方法和书写的一般的格式,再让学生自己写一写,加深印象。可以说对于除法的验算知识性教学是比较顺畅和自然的。在要求数学格式的时候,结合了教材上的例题,从数量关系入手,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化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识。
通过让学生自己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明确: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最后,加以规范即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