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让我们的教育更从容
读了朱永新的《多一些宽容,教育才能从容》,不由得让我联想到一个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一定是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然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严厉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老禅师宽容了自己的弟子。他知道,宽容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宽容,是一个人良好心理的外壳,它往往折射出为人处事的经验,接物待人的艺术,健全的心态和良好的涵养。宽容,可谓人生的一种哲学。宽容是一种大度,一种豁达,也是一种理解,一种尊重,更是一种等待和激励。一位男孩在订正作业时,发现老师把一道题批错了,本来可以得“优”的,却只得了“良”,他很生气。这时孩子的父亲对他说,老师每天要批改那么多的作业,改错一、两道题有什么关系。你能发现这道题老师改错了,不正好说明你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吗?至于得“优”得“良”,这并不重要,只要你认真做好每次作业,得“优”的机会多得很呢!你说是不是这样呀?男孩听了爸爸的教导,便心平气和地去做作业了。后来,他还当上了班里的数学课代表。这位父亲,通过实例,抓准适当时机,帮助孩子学会宽容与平静地对待他人的过失,收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反观有的教师、家长,由于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严,不切合实际,无形中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使孩子过早地告别了童年的天真、少年的活泼。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孩子心理变态,性格变异,犹如一艘轮船,超过了装载限度,必然会沉没,有的孩子甚至会干出些傻事来。
我们的教师、家长一方面要用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原则处事待人,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让孩子知道,每一个人都难免会犯错误,所以人人都应当学会宽容与谅解,能够对别人宽容谅解是一种美德。
面对成长中懵懂无知的少年,作为老师或家长,我认为更多是给予鼓励和赏识教育。当学生进步时,老师是暗自欢喜,还是对他们表示鼓励呢?老师会经常对学生们说:“我喜欢你们现在认真的样子,你真行”之类的话吗?……总之,我认为,一个称职的父母或老师都需谨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警示语。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我们所需要的是儿童以整个身体、整个心灵来到学校,以更加圆满发展的心理和甚至更加健全的身体离开学校。”让我们学会宽容,当然这决不是迁就放纵,而是给孩子一种宽松、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拥有自己的天空和领地,能够更加快乐地生活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