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四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许君10月随笔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30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许君     来源:本站原创

 

创新意识是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加强创新意识培养教学研究,对于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大有裨益。本人认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核心素养落实不到位、创新意识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的问题。
古人云:“学则须疑,疑则有问。”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学习习惯。课堂上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应从正面引导、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教学“倒数”概念时,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有的问:“书上为什么说,零没有倒数?”有的问:“为什么1的倒数是1,零的倒数不是零呢?”有的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两个数的和、差、商同样是1,却不是互为倒数?”能提出这些问题,正是他们思维创新的表现,此时应该引导学生抓住“倒数”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恰当地对问题做解答,同时对他们这种“寻根问底”的精神进行表扬,促使他们养成好思善问的良好习惯。又如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3/7和5/6。这两个分数比较大小时,一般做法是将他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比较;有的同学却能想到把他们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还有的拿“一半”作为中间量来比较,认为3/7不足一半,而5/6比一半大,所以说5/6>3/7。后两种想法都是创新意识的体现,教师应及时把学生自己归纳的或“发明”的一些新想法给予肯定、表扬,激发全体学生追求创新的心理需求,形成一个互相竞争、你追我赶的良好创新氛围。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发明”并不是那么神圣不可攀的,只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多想多问多动手,“创新发明”的火花就会在同学们的脑中迸现。那星星的火花,很可能就是将来点燃那创造发明的导火索。
营造灵活解题氛围,激活创新思维。对小学生学习数学而言,学生根据题中的具体情况,选择灵活的方法进行解题,实质上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设计能用多种方法解答的题目,为学生创造灵活解题的条件,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敢于打破常规,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例如,教学比例应用题时,当学生掌握了用比例来解答应用题后,设计如下题目:“一种农药,用药液和水按照1:1500配制而成要配制这种农药750.5千克,需要药液和水各多少千克?”让学生练习,在学生用比例方法解答后,激励道:“这道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答?”诱发学生改变原思维的方向,重新审题,联想学过的知识,引起种种扩散式的求异思维,提出多种想法:(1)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2)可以从这个比例中知道药液是水的1/1500,按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解答;(3)又可以把750.5千克的农药平均分成1501份,先求每份数,再求几份数。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强烈地意识到:同一个问题,多角度去考虑,就可以选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开拓、扩展了大家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解题的分析能力和思维的创造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坚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把握知识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结合点,创设诱发创造意识生成与发展的情境,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小学生进行数学创造性学习,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