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接触龙应台,是从一些政论性的杂文,心想这么犀利的笔触,必然是出自某位刚硬的男子之手。可后来我惊讶地发现,龙应台竟然是个女人,正如她自嘲的一样“当大家知道我是个女人后,说话的口气都变了”。
读她的《目送》时,我沉醉于她文字的柔软细腻,像涓涓细流般,静静地流淌。似是和一位故交娓娓地讲述着自己的经历,时而天真烂漫,时而看透世事。原来看似犀利的她可以温婉如许。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做儿女的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让他们的眼睛多点落在我们的面孔上,而不是含泪看着我们渐行渐远。
做父母的要明白,孩子不是你的附属物,“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你能给孩子的只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让他自己体会孤独、挫折、失败等种种坎坷,这才是真正的爱,因为“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前边的孩子转身离开的时候眼中有不舍,有对前方未知事物的畏惧,但更多的是喜悦憧憬和睥睨一切的自信。他面带微笑迈出了第一步,留给母亲一个“不用追”’的背影。哪怕前方荆棘遍地,被扎得遍体鳞伤,也绝不回头。
这条路上的艰辛,只有自己懂;这条路上的风景,也只有自己欣赏才能会心一笑,这条路上的果实,只有自己采摘才更觉得甘美,这条路的尽头,也只有在别人最后的目送中,自己走。
那么,作为教师呢?应该也要明白同样的道理吧。传道授业是我们的责任,但我们并不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我们最需要做的,其实是教给学生一种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能力,至于前路如何,留给他们自己细细体味。如果想清楚这一点,那么也就不会把学生看做不平等的“被压迫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