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专栏!

栏目列表MORE
结题材料>MORE
    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
    发布日期:2018年01月12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梅琰     来源:本站原创

     一、足够量的、适当的、多种文体的阅读素材

      阅读本身应该是能让读者走出自己的人生去体验别人的人生、反过来又逐渐充实自我的一种形式。正是通过阅读,文本内容给读者呈现出的文化意义能够帮助其进行新知识的自我建构,这要求读者去接触大量不同主题及文体的英语阅读材料,拓宽思路,提高思想境界。在这个过程中,应尤其强调解决问题式的阅读,即每一篇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去阅读,形成一种结果导向的观念和多元的思维。

    二、创设积极的阅读动机和环境提供积极的阅读体验

    教师首先要自己热爱英语阅读,首先养成阅读习惯,然后再带动学生进行阅读,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安静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爱上阅读,教授学生如何阅读,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促使其主动进行更多的英语阅读。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展开中,也可以通过与学生共同创设班内英语图书角,开展读书会,在以及组织阅读表演等活动,以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和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

    三、力求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师不应停留在教材的教和学上,还要选择适宜学生认知能力和水平的课外阅读书籍供学生阅读,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渗透与课内阅读相关的篇章与段落,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感受和收获,以及开展读后感作文比赛等,采取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四、“为理解而培养”策略

    在课程改革当中,教学目标已经从纯知识的教学转向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阅读策略备受关注;但教师为不能为策略而策略,为教学而教学,而应挖掘文章背后的意义,理解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并以理解为目标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培养出真正具有熟练阅读技巧的读者。

    五、引导读者在文本意义、作者态度、语篇结构、语言特点与修辞方面进行探究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一个词或者一段语句来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并讨论和理解文化的多元和差异性。学生应通过对语篇结构的把握以及对语言特点的揣摩,经仔细阅读之后真正了解到作者所持的态度,所想传达给读者的思想和教育意义,从而实现阅读的真正目的。

     

    学习感悟:

    就教师角度而言,建构核心素养周期是从重言传到重身教。因为言传的内容很容易达到,但是身教的影响更为重要。

    教师在不同素养培养过程中应该予以学生不同的引导途径。一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范式,包括语言应用的生活场景。二是深入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三是具备核心素养的认知框架,即培养教师对文本中所包含的思维技能的敏锐度。例如当教学目标是“如何介绍一个人”

     “语言的学习不是课堂上学会的,而是在课前和课后习得的。”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老师上课教,学生认真听课,重心都放在扎实保证40分钟课堂教学质量上;而现今语言能力的培养,已经趋向于将语言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着重放在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巩固及拓展上,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更多的应该是学习方法的获得以及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