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修辞的手法鉴赏
指导学生学会提问、概括、赏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英语文化国家所使用的修辞方法与国内主流修辞方法有很大差异,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换位思考和讨论质疑等方式,促进自身语言和思维的融合发展,形成多元文化思维。
二、铺垫语言知识,促进新知识增长优化认知结构
英语阅读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促进新知识增长、优化认识结构的过程。在教师铺垫语言知识的过程中,每一个词汇的内涵不仅包括单纯的词汇意义或者发音,还反映或体现一种概念,要把每一个词背后的概念与篇章的内容结合起来。另外,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建构新知识,这种知识并非语言知识,而是一种认知层面的知识或者是世界知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挖掘文本的意义和内涵,这样学生对文本信息的处理就不会停留在语言知识层面,而是在教师铺垫语言知识之后,学生能够形成新的认知。
三、围绕阅读语篇来设计听、说、读、写、看相结合的活动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各个知觉角度来把握语篇,引导学生仔细斟酌语篇细节,对同一事物的观察,不同的学生可以看出不同的意义。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很多学生善于分析总结,但缺乏独创性见解,这就要求教师们引导学生打开知觉,将听、说、读、写、看结合起来,对语篇建立整体把握。
四、持续观察和反馈学生的阅读行为重视其努力的程度
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不应该只是评价性的,而应是具有导向性的,要在评价中对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老师在教学中提倡什么、推崇什么,也应该体现在反馈中,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流动,而不只是给出一个标准的正确答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后进行独立思考,站在自己的认知角度去考虑文本意义,而不是揣测老师所希望得到的答案。
五、实践体现个体差异的阅读教学方式
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包括学生风格差异、内部动机差、认知方式差异。要懂得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适度张扬。在开展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学会运用教学智慧来挖掘学生所拥有的知识储备,并做到有效的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完成阅读。
学习感悟:
注意课堂教学,每一节课要有所侧重。不能每节课都谈文化品格或者思维品质的培养。针对每堂不同的课,每种课型任务不同。
针对思维品质的培养,作为一线教师要做到会提问。而提问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老师会提问,二是要教会学生怎么提问。面对一篇文章,要知道在哪里提问、如何提问?要能够引发学生由表层的思考到深层次的思考,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时,既要强调批判性思维,也要强调接受性思维,不能一开始就用批判性的视角来审视对方的观点。不管是一篇文章还是一个观点,都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不仅要从正面去分析,也要从反面分析。
阅读教学要利用好学校教材,通过阅读的教学或语言知识的教学,上好阅读课。其次,除了教材之外,老师还要引导学生选择一些课外阅读的文章或者资料,把课内和课外的阅读相结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