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芦苇》教学反思
这次大练兵,我上了《故乡的芦苇》第一课时。每一次上这样的课,都会有收获,这次也不例外。收获来源一是自己的上课感觉,二是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三是评委老师们给我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从自己的上课感觉看:上课的时候因为紧张,也因为对教案不熟悉,教字词的时候漏了两个环节。最后教完课堂还余整整五分钟,完全没有做预设。这是本节课最大的两个问题。另外,还是课堂把握的问题,感觉还是更重视自己,一味想着快点走教案,对学生的关注度还是不够。课堂一定要以生为本,不然教学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从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看:三5班的孩子们表现都很棒,有些孩子上课一直举手的,回答问题也都在点子上,可以说是很聪明了。但是因为我个人的原因,只关注自己想要的答案出来了没有,有学生举手了,说出了我想要的答案就赶紧去教下一个环节,没有再指导巩固一下,导致有部分后进生听得云里雾里,最后失去了学习兴趣,课堂上就直接趴下去了。
课后,是校长和曹老师都指出了我此次上课的不足之处,我听了也是受益匪浅。一是我刚开始出示图片导入的时候,过早地引出“芦苇”两字的生字教学了,其实可以让孩子们说一说看图感受,会后文解释芦苇的特点做一下铺垫。二是字词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设计的意图不能忘记,否则未免厚此薄彼,反而显得教学不扎实,字词部分一定要多读,从朗读中去理解,这样才能更加深孩子们的印象。三是后面朗读全文后让孩子们来说一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一部分和后面的指导分段其实重复了,应该将这两个部分整合一下,干脆就是先提出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然后中间的2-7指导他们朗读并且找出写了芦苇的哪些方面,指导分段,分段完后根据板书再来回顾全文主要内容,这样条理更清晰。四是指导孩子们理解“首尾呼应”的时候,应该讲清楚什么叫首尾呼应,呼应的是什么,体现了什么内容,这样还能和文章主旨练习起来。
希望今后自己能上好一堂语文课,多预设课堂,多预设学生,也多锤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