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吴玉亚
最近看一本书《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作者周令瑜是一位在幼儿园一线工作了17年的幼教工作者,曾经接触了无数的孩子和家长,看到了很多成功和不成功的家庭教育。这本书记录了作者十几年和孩子相处过程中的心得感悟,引起了千千万万家长的共鸣。由于作者的双重身份,既从教育者的角度阐述科学的教育观,又从妈妈的视角讲解如何处理孩子成长路上面临的种种问题,文章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看后受益匪浅,不仅改变了孩子,同时也改变了自己。一个孩子最大的幸运是什么?有一个懂得教育的父母。
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懂”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开始,如果我们不懂孩子,那么我们给的孩子实施的“教育”于孩子而言就是一场灾难!谁对0--6岁阶段的孩子影响最大呢?是父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占着绝对主导的地位,是任何人,任何机构都不可比拟、无法替代的!父母一职比任何岗位都重要!没有谁生下来就会做父母,做父母也需要“岗前培训”和学习,否则你就只能把孩子养活、养大。
本书的特点是:
1、注重案例,而且是作者本身的经历, 记录了240个家庭亲子教育案例,这样读起来有趣味而不枯燥。
2、引入文学的创作手法,如哲理小品文。通过叙述一件件小事,让人领悟到某个育儿道理,而不是纠结“到底打还是不打”“要不要给孩子喂饭”等这样不能普遍适用的理念。如,从“不做听话的孩子”这一观点中,作者从“听话”这个角度,结合一些小事例,一下子就让读者明白,孩子从“小不听话”和孩子长大后是否具有“自由意志”的关系。
3、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作者是一个很细心的妈妈,在和孩子的亲身相处过程中,她几乎发现和记录了与孩子相处的每一个细小的问题。很多问题,还往往让人认为应当是亲子喂养的内容,实际上却是一个很好的家教契机。作者是一个真正把教育融入到生活小事中的人,而这些小事,是每一个家长都有可能遇到的或者经常遇到的。
4、家教的思路有很多别出心裁、发人深省的地方,比如不让止哭,帮孩子抢回被抢走的玩具等,看似离经叛道,却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