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养目标下小学英语浸润式课堂教学反思
英语新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形成能力,体验情感,感受文化的过程。因此龚亚夫先生创造性提出了英语课程的三维目标,并进行了细致地解读。他指出英语课程目标包括社会文化目标、语言交流目标和思维认知目标。社会文化目标包括:行为规范与伦理美德、社会知识与学科融合、多元文化与国际视野;语言交流目标包括语言运用知识、听说读写技能、语言交流能力;思维认知目标包括积极的思维方式、多层次的思维能力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应有这三个目标,即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同时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的兴趣、态度和行为方式考虑到教学中,让这三个目标在真正的教学中可以融合在一个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英语学习仅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还需要将英语学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英语学习活动,为学生设计适合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借助多种渠道进行自主学习,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自主学习是增强学生英语学习自觉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了锻炼的机会,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包括专业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还包含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其中创新思维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思维能力。教师在组织小学英语教学时,为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需要借助探究学习,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知识,体验探究与创造的乐趣。立足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英语学习目标和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的提升。
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师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指导者和协助者,需要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的科学理念,由关注“教师教”变为关注“学生学”,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自由的空间,使学生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掌握英语知识和学习方法,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和文化素质,实现英语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