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百万家庭大走访”活动在我们学习如火如荼的展开。参与其中,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校合作》这本书是《基础教育新概念》系列丛书之一,纵观本书,笔者综合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理论,结合时代具体的教育需要,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很清晰的理论指引。
理论需要联系实际,借着学校活动这股东风,我和班主任张老师一起走访了班里一个学生小杨。小杨在学校给老师的印象是学习比较认真,但是性格比较内向,每次考试成绩总是差强人意。这次家访主要想了解下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增进家校沟通,帮助他在学习上能更上一层楼。小杨家离学校比较近,放学后我们三位老师陪着他一起回家,感觉到小杨很紧张,有点不知所措,为了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一路上我们跟他聊路上的见闻,话题轻松愉悦,慢慢的小杨也能笑着跟我们聊天了。到了小杨家里以后,接待我们的是他的奶奶。奶奶很是健谈,给我们介绍他们家里的情况,慢慢谈到孩子的学习。总的说来小杨在家里还是比较乖巧的,到家里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不怎么需要父母操心。了解了孩子在家的情况后,我们还发现小杨还会弹钢琴,这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的另一面。作为一个英语老师平时在学校关注到的可能是孩子的英语学习这块比较多。然而一个人是具有多面性的,我们应当从多方面去考量一个孩子,也许就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之后我们跟小杨和奶奶留影,总体气氛比较愉悦,大家相谈甚欢,感觉小杨在老师面前也慢慢不再紧张。
通过家访,我看到了孩子的另一面,其实孩子未尝不是看到了老师的另一面。老师原来不是总是那么严肃,老师是可以亲近的。这一点我在家访的第二天就感受到了。小杨在校园里见到我轻快地跟我打招呼,眼里都是笑意。上课的时候我观察到他举手的次数也多了。这样的变化令我惊喜,没想到这样一次小小的家访,能如此快速地拉近我和孩子的距离!家访,实现了老师、家长和孩子心与心的沟通,这样的沟通必定能无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