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三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2019.9月读书笔记
发布日期:2018年09月29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张丽     来源:本站原创

读《教好小学数学并不难》有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重到学生,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本学期年级组读的一本书就是特级教师钱守旺老师编写的《教好小学数学并不难》,读完上篇“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前面的这部分内容,其中有一些细节给我的感悟比较深刻。上篇的内容主要详细解读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除了每天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外,还要做到“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他人”等等一系列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的细节。读到这里,我将自己的一些理解与感悟和大家分享。
读懂教材就是灵活应用教材并拓展教材的基础。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读懂自己所教学科的教材,这是一位教师迈向成功课堂的第一步。读懂就是吃透教材,我们要能知道教材整体布局的目的性是什么,前后之间的整体联系有哪些,更要知道每一幅图画、每一句话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更要知道教材的这样编排对学生的学习有哪些帮助。做到这些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才能让我们做到心中有教材,才能更好的利用教材。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也是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一节课中,我们制定什么样的教学目标,这样的目标是否合适现在的学情,是否能够有效的去执行、是否能围绕这些目标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等问题都是因为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建立的。目标的制定有时候会显得比较空洞,有的脱离实际,更没有量化的可行性,更有甚者,借鉴他人的教学目标在自己的教学中牵强实施,结果就会南辕北辙,课堂教学的效果不言而喻。所以,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就是阅读教材、解读教材的能力。
其次,对教材的二度开发能力是教师应用教材能力的集中体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自己所教学科的教材二度开发,其目的就是要改变教师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好的老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随着教材编排的不断变化,教材赋予教与学的功能在不断的强化,很多时候,无需老师的教,孩子也能利用教材真正的去学习。但如何能更好的让孩子进行更加有效、有机的学习,就需要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班级同学的兴趣爱好,接受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材的开发利用。当然,这一点与我校的课程优化,整合学习非常相似。在面对教材的时候,我们需要在对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建设性的对教材进行开发和利用。也许我们的能力并非可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开发教材,但是,一些相关的开发尝试还是可以的,例如我们可以改变教材的部分内容顺序,开展相关内容的整合教学活动;我们还可以编排教材之外的练习题目供学生进行学习;我们还可以尝试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其它的教学资源,具体关注身边素材的及时引入、课堂生成资源的及时捕捉、社区等资源的合理利用,大胆的进行教材的开发和创造。
真正的读懂教材,做好教材分析,这也是备课中的重要环节。同时,读懂学生,也即是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又能让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更加有针对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读懂学生,分析学情,首先要读懂学生的认知方式。不同年级的孩子的认知方式都存在差异,对于同样的知识问题,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方式和方法各有不同。同时,在一个班级中,因为孩子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或者说个性不同、兴趣不同等影响,他们表现出来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效果绝然不同。新的知识的教学,我们是采用哪种方式较好?这是需要在备课的时候去思考和琢磨的,这个思考就是要围绕学生的认知方式。如果直接讲授,认知能力强的孩子会很快的掌握,但能力中等或偏弱的孩子则似是而非地学会,也会很容易地忘掉。也许有的时候,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的过程,让不同学力水平或能力水平的孩子都能参与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也许正是能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做为一名老师,要读懂学生的认知起点和生活经验,找准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有哪些?哪些是根本没有的?这些问题在教材中慢慢的正在贴近实际,教材也正在减少因为地区差别的实际问题,例如下雪问题,水稻问题等等,能有经历经验的孩子毕竟较少,特别是南北差异更大。在教学中,我们要对教材中的案例、主题图等信息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去利用,让学生的学习在经验基础下或实际应用中进行,更能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第三要读懂如何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多的在体现,我们学校合作学习、整体建构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形式,也正不断的彰显这一特点。课堂中的学生,需要的是不断的激发和引导,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学到不同程度的数学知识,这是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需要进一步去思考的问题。难与不难是相对的,适合才是有效的。课堂中也许会有学生走神,开小差,如果从这个角度去思考的话,可能真正的问题是学生学习地位的体现不足。试想,如果我们的课堂一直是讲授型的,这样的课堂会逐渐的没有了活力,被动的学习会让学生被动的接收,不会有质疑、发问的产生,学生的学习也局限于学会知识而已,谈不上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了。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课堂学习能起到非常不错的作用,可以开展各种小范围的探究活动,可以开展团队型的展示活动,还可以让学习任务很快的去实施与执行。如果能实施合理小组的建设,课堂学习的学生主体地位会更加明显,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打造也会更加容易。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