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与术,匠人之理;道与理,教育之幸
——《我在故宫修文物》读后感
(曹仁花)
《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今年很红的一部纪录片。教师节,学校为我们选购了这本书,让我欣喜。在书中,王津老师进故宫修复钟表39年,陆续修复和检修了两三百件钟表,王津印象最深刻也最满意的文物,是铜镀金变魔术人钟,因为它机械结构复杂,有上千个零件,是世界公认的最复杂的钟表之一,修复组里几个人陆续修了一年才完成。而修复大师是否有修复不成功、很挫败的经历呢?王津回答“目前还没有,由于文物修复的特殊性,我们必须慎之又慎,刚才说到的变魔术人钟虽然修复了一年,但从98年入库一直观察了十年,记录了每个细节和零部件才敢动手。”创作大师们可以允许各种尝试和失败,但由于文物修复的特殊性,他们不能败,而淡淡说出40年未尝一败是何等的霸气侧漏和何等精湛的技艺!
终一生,择一事,这是我们很难体会到的专注和浪漫。其实,做教师,我们也需要这种专注的工匠精神。回想自己2003年工作至今,已经15个年头了,这15年,我一直担任辅导员,从最初的迷茫、徘徊,到忙碌时的自我怀疑,疲惫时的沮丧懈怠,我发现,自己的专注精神是欠缺的,但自己的坚持还是换来了教育的幸福。
仍然清晰地记得,我的第一届学生,他们面对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给予了极大的热情。我们在一起学学习,在一起劳动,在一起开展活动。虽然当时的我当着辅导员,还教本班的语文和英语两门主课,但我最愿意做的就是待在教室,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天是辛苦的,但我仍然期待每天和他们的相聚。当时,学校对两位新教师的培训非常扎实,每个月都要上汇报课。清楚地记得,我的第一次汇报课相当糟糕,没有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课堂死气沉沉,被批得体无完肤的我垂头丧气地走进教室,是那一张张笑脸让我明白,一节课并不能代表什么,发展自我,努力向上,才是我正确的选择。终于,我和孩子们一起努力,在第一学期的期末汇报课上,展示了一节完整、生动的课堂,让听课的老师点头称赞!
2007年,工作未满四年的我踏上了中层的工作岗位,成为学校的大队辅导员。与中队辅导员相比,大队辅导员的工作更是辛苦。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台账资料,很多时候都希望自己能够三头六臂。有时,委屈得要掉泪、愁烦得想罢手,而一觉醒来却又精神百倍。因为辛苦过后,换来的是孩子的欢笑,自我价值的肯定。至今一直难忘“横小好声音”的舞台上,孩子们那洋溢着幸福的神情,灿烂笑容更令我倍感振奋。
2016年六一前夕,我又策划了“梦圆微心愿”活动。微心愿的内容丰富多彩,充分体现了队员们纯洁的童心:有的低年级的小队员,想要一套《不一样的卡梅拉》;每天坚持练习跳绳的小江同学想要一双轻便的运动鞋;怀着感恩之心的王同学则很希望在六一节能和自己的启蒙老师蒋秋兰合个影……还有很多队员希望能用这个微心愿为长辈准备一份贴心的小礼物。为了让活动更有意义,梦圆微心愿活动还和红领巾义卖相结合,队员们将义卖所得捐献出来,为伙伴们圆微心愿。领巾乐义卖,生命因爱心而伟大;梦圆微心愿,心灵因感恩而美丽!红领巾们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给自己的六一节留下难忘的美好回忆。相信只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我们定会收获一份永久的幸福和快乐!虽然活动的准备工作非常的繁琐,但作为一名大队辅导员,我的辛苦换来队员们的欢笑,值!
2014年,我有幸踏上了片总辅导员的工作岗位,我深深地明白:这既是一份责任与信任。虽然我辅导员资质尚浅,片内各个学校的总辅导员对我投以打量的眼光,但我努力调整自我的心态,从容面对。只有尝试了独当一面之后,才会有敢于挑战的勇气。终于,这一年来,我投入到这让我剪不断理还乱的工作中去,从上传下达,到组织谋划,换来的是片内辅导员的信任和肯定,得到的是团区委领导的支持和信赖,我觉得,这一年是充实的,也听到了自己生命拔节的声音。
古人讲格物致知,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就会做出灵魂,这大概就是我们东方的“万物有灵且美”吧。尽其用为术,得其理为道,一朝得道化身万千,基础理论是道,设计创作是道,美食是道,文物修复也是,我们的教育更是道。在教育之道上,我会继续幸福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