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家校合作》有感
——构建家校之桥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学生的心灵,就如同露珠美丽可爱,但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破碎,他们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倍加呵护。”确实,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和学校积极配合、共同教育。
但长期以来的教育校园化,使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脱节。有些家长自然而然地认为,孩子送到学校去学习,教育的事就和自己没有关系了,那是老师和学校的事情。其实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思想和品行。换言之,学生今后很多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形式中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已经有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力图在实践中发挥它的作用,但效果不佳甚至与初衷背道而驰。于是如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成为摆在教育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难题。其实加强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积极影响,需要不断加强家校联系,共同为孩子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首先,要加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使他们重视家庭教育。随着现代父母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已经能正确认识到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责任,需要各因素积极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其中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再者,积极引导家长进行试验,学会做“新父母”。在这一方面,学校可以建立家长学校,定期交流传授成功经验,向家长推荐优秀的文章、书籍进行学习等;最后,教师要改变以往与家长联系的模式,加强与家长沟通的实效性。教师与家长联系,大多数时候是学生出了问题时才联系,许多家长都条件发射似地怕接老师的电话。久而久之,这种联系与沟通对学生的影响开始慢慢减弱了。为了使与家长的沟通具有明显的实效性,教师应该在休息的时候,打几个电话与家长闲聊一会儿,了解一下学生在家的表现,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家长对老师有些什么要求和建议等。而且平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还可以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间以诚相待,还可以预防很多事故的发生,这比“亡羊补牢”般的事后谈话效果更好。
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建立家校之间和谐友好的关系,可以增加家长对教师理解与信任,同时教师教学可以更加尽职与安心。在这种和谐的教育氛围下,学生必定能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