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现在开始上语文课》有感
一本好书字字珠玑,可以让人百看不厌、终身受益。暑假翻开薛法根老师的《现在开始上语文课》,沉浸于墨香之中,人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仔细品味薛老师这十六节课的教学实录,收获颇多。薛老师的课平淡睿智,富有魅力。钻研教材总是从学生的角度找到视角,把真实当作课堂的生命,让语文课充满智慧。无论什么课,总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简简单单让课堂轻松愉悦
薛老师主张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他强调以下几点: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教学媒介简单;教学用语简要。他的课堂上,讲究实效,没有花花绿绿的形式,没有经典的课件,把教学中深刻的东西讲得简简单单,指导真切而实在,学生轻松愉悦,受益无穷。
以《九色鹿》一课为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简单容易理解。针对这个特点,薛老师就简化了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在课的开始,薛老师就在黑板上板出了“九色鹿”一词,问学生:“你喜欢它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喜欢。”薛老师问:“不就是一头鹿吗?为什么喜欢?”学生唰唰举起了手发言。学生1说:“九色鹿很善良。”学生2说:“九色鹿很宽容。”薛老师马上引导:“如果用上事例来说更好。”学生就列举了课文的事例来阐述,接着薛老师就进行了总结提炼:九色鹿不仅美丽,还很善良,在课文中九色鹿不仅仅是一头鹿,它还是善良与正义的化身。梳理出这些要点,就帮学生组成九色鹿的整体形象,而且在用事例来评价九色鹿的过程中,又把课文讲述的主要事件也可以说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炼出来了,还达到了复述课文的目的。真是一举多得。然后,薛老师又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调达进行了评价,学生提炼了课文中的词来说调达忘恩负义、见利忘义、背信弃义,老师让学生把这些词写在黑板上。最后老师也进行了归纳提升:调达就是贪婪与卑劣的象征。至此,文本中的两个角色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刻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整节课如行云流水,平淡中彰显睿智,简单中不失智慧。正如他所说的那样“简单是一种教学中的大气度、大智慧!它来源于对学生真切的、真诚的、真实的爱;来源于教师丰厚的修养和教学艺术;来源于对教学生活的发现和深刻的认识!”
二、教学智慧让课堂富有魅力
薛老师的教学处处彰显智慧。他点拨于无形中,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循序渐进,水到渠成。这样的课堂自然富有魅力。他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坚持的四个走向: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这是他高度凝练的教学思想的结晶。
同样是《九色鹿》这节课,课堂上活跃的思维和活泼的语言相辅相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阅读神话故事,需要想象。薛老师课上就玩了一个小技巧,他说:“九色鹿的故事取材于壁画,来自敦煌莫高窟。它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这个故事,暑假时我去了那里,现在我想把它画下来,请同学闭上眼睛。”薛老师一边用语言描述故事画面,一边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方框。学生睁开眼,疑惑地问:“在哪呀?”“没画呀!”学生一时茫然,薛老师说:“世界上最美的画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读这篇课文和神话故事都要运用想象。请自由读课文的2-8自然段,展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老师要看见你们的表情变化。”在学生读完后,薛老师着重引导学生一起聚焦最紧张、最关键的第8自然段,再次指导展开想象,想象乌鸦是那么着急,因此读文中的两个“九色鹿”要读得特别快,想象九色鹿是那么气愤,所以要读好“谁知”“竟然”“难道……吗”等词要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巧妙地想象,不露痕迹地将课文的朗读指导落到了实处。
这节课,薛老师并没有用到录像和图片,而是引导学生依托语言,借助想象,唤起形象。这是语文的魅力,也是教师的智慧。
三、幽默风趣让课堂灵动鲜活
轻松幽默是薛老师课堂的又一大特色。教师脱口而出的连珠妙语引发学生阵阵欢笑,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对人物命运的关切,学生情感的跌宕起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这节课薛老师的轻松幽默体现在他巧妙地点拨评价艺术上。在学生评价调达这个人物的时候都说自己不喜欢调达,薛老师用惊讶的语气说:“人你不喜欢?你不也是人吗?”引得学生哈哈大笑。有个学生发言时说:“我不喜欢调达,他太想发财了。”薛老师说:“你想发财吗?”学生说不想。薛老师追问了一句:“你不想发财?”学生思考了一下,说:“想。”薛老师说:“那想发财有错吗?”学生马上明白了,补充说道:“想发财没错,但发财的方法错了。”薛老师进行了总结:“嗯,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指导朗读九色鹿对国王说的那段话时,一个学生很紧张读错了反复了几次,薛老师说:“气愤归气愤,但还是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感情。”学生马上笑了起来,这一次读起来可流利多了。还有在交流学生写得国王斥责调达,下令收兵说的话时,有一个学生说:“调达,你这个猪狗不如的东西……”薛老师说:“国王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国王是不能这么粗鲁的!”学生顿时悟到自己的措辞出现了问题,立即进行了纠正。教师调侃道:“语文学好了,骂人骂得有文化。”再次引得学生大笑。
教师的语言通俗易懂而又灵动鲜活,通过评价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吸引着学生而又影响着学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只要拨动了学生心灵的琴弦,就会发出美妙的乐声。”
四、听说读写让课堂更加扎实
薛老师的这节课还是一节学生听说读写综合实践课。老师用三个板块有序地组成了整个教学过程:说一说:评论人物,感知形象;读一读:想象朗诵,感受情境;写一写:角色体验,感悟事理。由“说”到“读”再到“写”,由感知、感受再到感悟,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说一说”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运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概括,并适时阐明自己的理由。这一环节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读一读”则体现了朗读教学的特质:故事的叙述语言要“讲”得自然;故事中的人物语言要“讲”得有声有色,合乎人物的角色和情境。例如重点选取了文章的第8段,让学生抓住“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朗读、口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写一写”是在学生对整篇文章理解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对文本事理的理解而设计的。语文教学就是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着力于语文能力的发展,着手于语言文字的训练。薛老师顺应儿童言语心理,生成作文教学智慧。把发展学生的言语交际功能作为主线。如课文中对国王斥责调达,下令收兵说的话没有写,是文章的空白点。薛老师就抓住文本的这一个空白点引导学生开展写话的训练,把国王的描述性语言转换成实际的语言。这不仅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实质上也在积淀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在表达的过程中得到了升华,自然产生出写作浓厚的兴趣与欲望,读写能力短时间内明显提高。
平淡见新奇,朴实放异彩。这浓厚的语文情趣,这淳朴的语文气息扑面而来,我已深深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