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二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12月教学随笔
发布日期:2019年01月04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朱瑾     来源:本站原创

 

说说家访的前与后

家访,对以前的我而言,是有些陌生的。学生时代的我,应该是所有老师眼中的“乖乖女”,不让老师烦心,更是老师的小帮手,成绩也一直稳定。因此,我和我的父母没有接待过老师的来访,甚至是电话。有时,听到有同学谈论老师来自己家中,那隐隐露出的优越感让明知那是老师“不得已之举”的我甚是羡慕。而这更是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磨灭的缺憾之一。

任教已经五年多的我对教师这个行业所需要付出的辛苦已隐约有所了解。这几年的教学生涯更是让我了解到教学并不只是老师一个人的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基础上,而家庭教育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因此,与家长沟通、寻求家长的帮助对老师来说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件,也不是我以前认为的一种“不得已之举”。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更好地教育孩子,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家庭、了解孩子的生活背景,都对老师有很大的帮助。家访就是其中较为有效的一个方式。

说来惭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各种聊天工具层出不穷:QQ、微信、微博等都成为老师与学生家长的练习方式。我,也不例外。回忆这几年的教学生活,翻看手机上的聊天记录、查找联系人,多是与家长的各种交流信息。反而与家长进行的面对面的家访却少之又少。因此,活动刚开始,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准备起来。

刚刚开始准备,我就发现,原来家访是一件并不简单的事情。从家访人员的挑选就让我倍感为难。挑选谁呢?是平时与自己关系好的?是一般意义上学习成绩不好的?是平时在学校表现调皮的?最终经过多方考虑,我决定选择一位平时经常就孩子的各方问题进行电话联系的家庭:Y同学。Y同学的母亲对孩子的日常行为非常关心,因为Y同学很难管住自己,经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非常聪慧。既然决定了对象,我就开始与Y同学的家长联系,约好时间。准备就绪,我却开始犯难:该聊些什么?早已习惯码字的我们,对面对面的交流却越来越不得心应手。有时能打出来的字却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犹记得约好家访的前一日晚上,面前的草稿纸满是涂涂画画,一条条问题的罗列、三不五时的涂改,终于定好。睡前更是喃喃自语,惊着了家人。

到了约定时间,我和孩子来到了家里。看着Y同学家租来的房屋、简陋的家具,我心中微微惊讶。我从不知道Y同学家庭条件并不太好,因为从他那充满活力的表现完全不让人如此认为。这一秒开始,我就知道,此次家访,我是来对了,也更坚定了以后也不能放弃家访的信念。刚进屋子,平时非常调皮、不愿意遵守各项纪律的Y同学竟然一脸兴奋,赶紧找家中的杯子,要给我倒茶,非常懂事。我看到了一个跟平时并不一样的孩子。多好的孩子啊!如此热情、有礼貌!要是没有这次家访,我会发现他的优点吗?答案显而易见。尽管已经经常交流,但面对面的说话经历还很少。一开始的我们还比较拘束,但随着各项话题的展开,我们越聊越投机。这是平时电话、QQ等文字无法比拟的。

   家访的时间很短暂,但Y同学的形象在我心中却更加饱满起来。我对他性格、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了更多的认识,这也为我接下来的教学有了更大的帮助。果然,针对他喜欢表扬、鼓励、待人热情等特质,我调整平时与他的交流方式,Y同学仿佛一下开始“听话”了,长大了。我们的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好像也拉进了不少。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