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对老师的各项常规又有了新的要求,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成为我们的挑战。对于学生来说要想扎实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熟练应用英语就要求学生拥有非常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为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觉得营造一个愉悦、轻松的教学情境是首先要考虑的。
小学生是否能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与其是否对英语存在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应设计一系列有效活动与措施,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年龄偏小,接受知识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营造一个活泼、愉悦的教学情境,调动学习气氛,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在营造教学情境中,我们应注重四个要素:质疑、交流、想象、应用。首先,在质疑中要改变机械被动接受的局面,转变为主动接受。如在进行语篇教学中,很多老师在出示课文图片后便会根据图意,问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我觉得这个时候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完全可以互换一下,试着让学生来提问。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孩子,他们完全有能力做到。我们只需教会他们提问的方法,告诉他们可以抓住Who? What? Where? When?这几个疑问词或者联系我们刚刚学过的内容进行思考。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慢慢的由生疏到熟练,甚至有的时候,他们的问题比我预设的问题更棒。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给他们加一颗星,鼓励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力,他们也因此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在进行交流时,重视团体合作切忌只顾自己。在发挥想象时,需要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在知识应用中,将教材上的知识转化为贴近生活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