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的对象是学龄初期的儿童,他们只有6—7岁。心理学研究证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接触形象的具体的有趣的东西,记忆力比较强,但易记也易忘,即使是那些“神童”,也同样是通过与他们的心理特征相适应的内容和方法而获得知识,产生兴趣的。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了以下几种识字方法:
一、“猜” —— 编字谜识字
儿童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在进行一年级识字教学时,我常常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让小朋友去猜,去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比如,教学“叶”这个字时我编出了这样的谜语:“十个口”。教学“们”时请学生猜谜语:一个人站在门外。”
二、“演” ——表演动作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学动词时可以想一想动作,再做一做动作。如:学习“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孙悟空一样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如:学习“穿”字,先想一想穿的动作,然后再做一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拍”是用(手)来拍,所以是提手旁。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学生还很踊跃参与学习过程。
三、“乐”—— 游戏识字
如在教学形声字时把偏旁和独体字写成许多卡片分给每个学生,请某个学生举着手里的偏旁先站到讲台上来。如“女字旁”站上来,问谁来和我做朋友?下面就会有好几个小朋友上来和他站一起,如“子”“马”“乃”“且 ”等上来要说:“我和女字在一起我们是妈,妈妈的妈 ”;“我和女字在一起我们是好,好人的好”??教学形近字也这样玩着学,如独体字相同偏旁不同的几个字,请某个同学举着独体字站在讲台上,其他拿偏旁的同学上来和他做朋友,轮流上来凑字,等于是换偏旁练习,巩固了这样的形声字。
四、加减法识字
根据汉字自身特点,将音、形、义有机结合,字形字义教学;利用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知识可帮助学生理解形、音、义,还可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偏旁带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多种方法,记住字的音、形、义,进一步认识汉字的构字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