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建娣
阅读它的每一天,我都如同享受了一场饕餮盛宴。因为里面蕴含了太多信息、太多资源、太多智慧,我决心再仔仔细细地圈画批注一遍。现在,我的第三遍阅读才开始,但已经按捺不住与同行分享它的心情。
下面,我就这本书的一些话题,依次分享一下这本书对我的指导与帮助。书的第一部分,探讨的是学习者。因为书籍主要针对中小学外语教学,所以这里的学习者特征也主要集中在小学生的外语学习特征层面。里面花大篇幅摘录了几位资深的美国外语教师对他们所教儿童的观察与分析,我读后觉得豁然了不少,开始更加确切、也更加理性地看待我自己所教的孩子们以及自己的中文课堂,比如:二年级的孩子喜欢同龄人之间相互改作业、打分;三年级的孩子喜欢竞争性的游戏;让孩子们在单元结束时展示自己的作品:书、短剧、视频、宣传海报或是壁画会非常有效;故事性的东西一定要有清晰的高潮与结尾;布置任务时告诉学生清晰明确的评分标准非常奏效。我把这些思想应用于课堂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做出了许许多多让我眼前一亮的海报,评分细则帮助孩子们非常细致地准备自己的口头演示。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多元智能的探讨。“在一个长期以来重视语言和逻辑-数学智力的教育体系中,语言教师也应支持其他类型智力的发展……有些教师在做课程计划时,将所有类型的智力用表格形式列举出来,并为从属于每类智力的孩子设计一些活动……在30分钟的课时里,对任何一种智力类型的孩子都予以照顾是具有很大挑战性的,但我们完全可以尝试在一周的课时里达到平衡,或是以单元为周期。”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现在教的学生,性格差异非常明显,如果我能把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于是我的课堂开始融合更多的元素,如:绘制图标、古安系列、歌曲、建立档案、分类等等。这不但照顾了孩子们的多元智能发展,也发散了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觉得语言学习也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
第二部分的主题是沟通。主要向读者介绍如何创造语言的沟通情境、如何构建5C沟通目标中的三种模式、如何通过同伴合作与小组活动构建人际沟通以及早期语言课堂中读写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书中提供了很多成功的教学案例与设计,来指导教师如何创设有益、丰富、真实的交际沟通情境;如何较好地贯彻人际沟通模式、理解诠释沟通模式与表达演示沟通模式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如何分组可以让学生地合作最有效;如何让读写教学在早期语言教学阶段也可以有力、有效地实施。所有这些都令我感觉如获至宝,也很好地指导了我的教学。“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我们在初级语言教学中所奉行的法则,但书中对初级语言课堂书写的训练提出了非常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如学生可以运用单个的单词富有创意地展现一个词条或概念,如反映文字本身意义的文字图画,可以让汉字书写的过程变得有趣而富有创造性;五行诗的写作只需要单个的词汇,就能形成一首有趣而富有意味的诗歌,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词汇的语法分类。
怎么来形容我对这本书的总体感受呢?我觉得是感激与幸福。感激有人把它推荐给了我,更感激有人书写了它。正因为这样,我觉得自己很幸福,为我所做的与将要做的一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