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误后
我想每一个班主任每天都会碰到一件事,班上的学生犯错误了,你会怎么做?先举几个例子:
(一)
孩子考试不及格,教师让学生回去请家长签字。第二天上学时,试卷上面歪歪扭扭地签着家长的名字。火眼金睛的教师一眼便看出是学生自己所签,勃然大怒:“从小就撒谎,长大了你还不得砸银行啊!”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处理?
(二)
一个调皮的小学生在全班起立时把一枚图钉摆在同学的椅子上,结果扎伤了同学的屁股。他知道闯了大祸,可能的后果令他不寒而栗。有两种批评方法可供选择:1.老师声色俱厉:“班上有你这样的学生真是一场灾难!”2.老师换一种说法:“我知道你是开玩笑,但没想到后果。现在已经知道错了,对吗?”如果你是老师,会选择哪一种?
(三)
一位中国人去一位美国老师家做客,无意中看见老师不满三岁的孩子拿着一把钥匙,动作笨拙地试着插进锁孔中,想打开卧室的门,可怎么也插不进、打不开。这位中国客人想过去帮他一下,却被美国老师阻止了。美国老师说:“让他自己先犯错误吧,琢磨一会儿总能把门打开,这样他就不会忘记这门应该是怎样打开的!”果然,那孩子折腾了很长时间后,终于如愿以偿。他欣喜地大拍其手,其兴高采烈的心情绝非大人帮他开门所能具有。
三则小故事,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一个启示。
首先,孩子是稚嫩的,不成熟的,容易犯错误的,他们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也正是不断改正错误、掌握方法的过程。有人说:犯错误是上帝给孩子们的权利。正像曾经迷过路的孩子再也不敢忘记回家的路一样,往往只有犯过“错误”才能消灭错误,走向成熟,就像上例中的孩子。
其次,孩子的许多错误都源于淘气,而淘气是孩子的天性,尤其男孩子。老师要善于引导,即使孩子捅了天大的窟窿,也要保持头脑冷静,不能将孩子的错误肆意扩大了,想一想怎样批评效果更好些——批评是必须的,问题在于批评的方法,尤其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
第三,一个教育者不允许孩子犯错,就是不允许孩子成长。人类历史上,一个成功者所犯的错误往往要比失败者多得多。电磁学家法拉第历时32年,他毫不懈怠,谁能知道他犯了多少次错误?大发明家爱迪生尝试用一千多钟不同的材料做灯丝,当人们嘲笑他犯下的错误时,他骄傲地说,至少我已经了解了一千多种不宜做灯丝的材料。
综上所述,不要怕孩子出错,教育的内涵既包括传授知识也包括纠正错误。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而不在于惩罚,争取让孩子自觉地不再犯相同的错误,这才是教育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