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六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5月随想
发布日期:2019年05月17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张丽华     来源:原创

5月随想

近来,有几则触目惊心的新闻,一则说的是某市一名13岁男生因未完成作业于凌晨四点上吊自杀,而当日中午11点多,一名初三男生也因作业未完成跳楼身亡。

此新闻一出,跟帖之猛烈与迅速,直教人不得不感叹网络时代的言论畅通。网上的跟帖,评论无外乎两点:对教育制度的抨击,对教师行为的讥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看到这样的新闻,心情很是沉重,当所有的谩骂都对准了教育体制与教育职工之时,我在想:这难道只是教育体制与教师的责任吗?我们的社会与父母就没有责任吗?从何时起,孩子们的心灵为何变得如此脆弱?

日常教育中,我们常常在思考:是不是过于关注学生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是不是过于关心学生学业而忽视了心理发展?是不是过于满足学生物质需要而忽视了心理健康需要?是不是因为原本可以被消灭于萌芽状态的青少年心理异常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一些反常迹象没能被及时发现而最终酿成悲剧?

可是,当公众在把批评之声都付诸教师与教有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我们的父母是不是也应该检讨一下,在给孩子提供最优越的物质条件、让孩子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有没有从小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感思意识呢?有没有试看让他们多经历些挫折与委屈呢?从孩子降临人世的那一家起,是否认真与孩子交流过生命的意义,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是为了探索未知世界和奉献社会而活看。 

    不禁想起来小时候曾看的部电视剧名字叫做《上海一家人》,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上海解放前夕,讲述了上海滩棚户区里一家人的故事。 女主角若男的母亲因忍受不了家庭的贫困而与人私奔,父亲靠拉车维持生计,可是几经起落后还是含冤死去,好在好心的邻居养母将她收养。可是养母家也并不富裕,幼小的若男拼命地干活依然得到的是养母家奶奶的歧视。她沿街乞讨过、给大人们擦过皮鞋,去菜市场捡过烂菜叶,被人羞辱恶打……委屈、泪水、讽刺、挖苦、不公充斥了她的整个童年。可是,师母的谩骂、车行老板娘的算计并没有磨灭她感恩、阳光的心态;不公正的社会、贫困的现状并没有压垮她顽强的意志。坚强的若男,几经起落,终于创建了自己的事业,并组成了自己的家庭,艰难地向成功迈进。

若男这个形象深刻地影响了我,她是我的精神偶像。若男阳光的心态,感恩的情怀与宽广的心胸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所谓“润物细无声”,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感染与感化,我们的孩子才能懂得“责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