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五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5月读书笔记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10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蔡晓娟     来源:原创

重新认识课堂有感

课堂是什么?当下有三种主要的理解:一是指课堂教学的场所, 即教室;二是指课堂教学,就是发生在教室里的教学活动;三是指一个学习型共同体,这是学生成长与发展、教师专业提高的共同体。无论怎么理解,我觉得,课堂上要看得见人。离开了人,课堂也就没有了生命。

课堂的样子,主要是学生学习的样子。在课堂上,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坐正”。可是,坐正了,是否就意味着听讲了?坐正了,是否就意味着在学习?试想,成人都很难长时间保持坐正的姿势,而我们却一直要求学生这样去做,是否合适?当学生坐得像雕塑的时候,他们还能学习吗?罗丹的雕塑《思想者》,绝不是坐正的姿势。如果学生上课时的坐姿并没有像教师要求的那样端正,但又不影响他人学习,这是否被允许呢?

有时,我们太注重视觉上的统一、整齐、有序,也就是外在“规范”。而比这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是否在一种舒适与安全的环境中学习。

人,不能沦为“物”。课堂上,一群生命体一起生活与成长。我们要能感受与体会到思维自由、心灵舒展、生命勃发、千姿百态。

有两种场景在我的头脑中挥之不去。一种场景是,一位教师带着一群学生,教师在前,学生紧跟其后,不越雷池一步。另一种场景是,一位教师和一群学生,学生在前,自己摸索着往前走,教师在学生后面,当学生前行的方向出现大的偏差时,教师就跑到学生的前面,指一指路,然后又退到学生后面,或者来到学生中间,为学生加油鼓劲。

我们期望的课堂是怎样的呢?如果我们还迷恋第一种场景的话, 似乎需要提醒自己:该刷新观念了!

我曾经写下这样一段话:“课堂中,学生积极主动,善于倾听,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争先恐后地举手,自信大方地表达,或补充,或修正,或肯定,或质疑,充满有主见又不失童趣与深刻性的争辩,一个个‘小精灵’都是知识、思想、方法的生产者,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生机勃勃、兴味盎然,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成长。”

这就是我理想中课堂的样子。

显然,课堂是什么样子的,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但对课堂的想象,是教师对课堂所追寻的目标的描摹,是教师对课堂行进方向的选择。这其实是一位教师对自己课堂所做的“顶层设计”。蒙田在《论想象的力量》中写道:“强劲的想象产生事实。”对课堂的想象,就是为了改变现实的课堂,从而使想象成为现实。

面对课堂,我们需要思考,更需要想象。审视现实,有了思考, 也就能明确努力的方向;对照现实,有了想象,也就能积攒前进的力量。思考力、想象力,都是课堂教学的生产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