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二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学程·锐眼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25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周蓉2     来源:原创

课堂的转型,需要回到儿童的认知方式与规律上去;

学程的设计,应该站在促进理解的逆向设计中来;

学习的方式,努力在课程育人核心素养落地展开;

……

2019年6月18日,常州市庄惠芬名师工作室第二十九次活动在星河实验小学举行。瓢泼大雨阻挡不了我们活动的热情,本次活动聚焦“具身认知关照下的儿童数学游戏化学习”,内容丰富,过程扎实,主要聚焦主题按照课堂观察、课后反思、互动沙龙、专家领航等几个板块展开,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第一版块:“实践”与“观察”

今天执教的老师从教材中的游戏化学习、学材开发中的游戏化学习两个维度,从两堂游戏化的课堂,努力让儿童在找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奇妙,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爱上数学。

星河实验小学的王素旦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的《确定位置》,在课上,依据笛卡尔看见蜘蛛而发明直角坐标系的传说,以一张白纸当作一面墙壁,以“描述墙壁上一只蜘蛛的位置”为情境,设计了挑战性的任务,逐层推进,整节课,因为教师的巧妙引导,使得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主动地采用着丰富而个性的学习形式,展现深入而浅出的思考方式,逐步“再创造”出坐标系、数对等知识。学生的思维,真正经历从“一维”到“二维”的发展过程,通过“数形结合”的感知,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求异思维、创新思维获得了提升。

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的王红妹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我是时间管理小达人》。王老师在初级和高级认证设置中级认证活动,让孩子有了一个抓手能更好地解决烙饼问题。王老师从课前引导到课上引领到课后影响,让孩子在初级、中级、高级资格认证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时间的统筹与优化,孩子们在生活的情境中如鱼得水,思维活跃,不仅让儿童在挑战中发展思维、在游戏中发展智慧、在抽象中建构模型、在情境中发展德性。

第二版块:“锐眼”与“灼见”

课后由工作室老师也就课的亮点和反思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卢晶晶:通过多种活动的比较,能让种子课更深入;游戏化学习就是要让儿童成为儿童,让游戏属于儿童,让数学成长儿童。

林燕娟:游戏不再简单地浮于表面,而是蕴于课中;合群的共同体建构:优化游戏化学习的心理机制

丁志根:提出找规律课的目标不在于规律是什么,而是在于经历找规律的过程;要学会思维、学会探究、学会反思;

周  蓉:提出应让思维可视化,充分利用孩子的课堂资源;

陈幼峰:提出深度学习需要新旧知识的联系及成员的呈现,顺应了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

于  玲:游戏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儿童在游戏中扩大认识,形成一些概念和技能,思维变得更活跃。

巢红开:数学游戏作为一种直观的感性材料,将数学呈现为儿童容易接受的“教育形态”,在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王红妹:数学以游戏方式存在是教学本身的内在需求,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一个载体。

王素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路径就是把数学学习与游戏元素相结合,把“学”转化成 “玩”。

第三版块:“观点”与“眼界”

工作室领衔人庄惠芬校长就一封六年级孩子写给她的信的片段引入,指出,孩子们学习数学往往记住的不是抽象的公式方法,而是亲身体验以及孩子们在真实情境中经历过所产生的具身认知。我们做数学游戏化学习的研究,要深入浅出,有温度也要有深度,让儿童在数学游戏化学习中获得良好思维方式,既要关注“外”(外在的情境、外在的情意、外显的表达)的建设,更要关注“内”(内在的思考、内省的习惯、内化的思维)的建构,最后工作室领衔人还部署了下阶段的学习任务和研究内容。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游戏化学习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在追寻游戏化学习与儿童发展的道路上,我们站在儿童的视角,让数学游戏融入课堂,让学生玩起来,思维舒展开来,为学生的学习打开另一扇窗,在实践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