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课堂密码》有感
暑假仔细阅读了周彬博士撰写的《课堂密码》,这本书摒弃了枯燥艰涩的纯理论调子,以教育叙事的模式铺开,可读性强。作为教龄二十余年的老教师,我看此书的目的就是不断与自己平时的教学行为进行对比,碰撞,在反思中我慢慢更新了守旧的观念。作者对课堂教学实践个性化的解读,令我感触很深。
1.打造“有效课堂”。真正有效率的教学,不但要教师上好课,更要求教师有把课堂联合起来的能力,这样即使不是每堂课都精彩,也同样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率的教学。学得好,还要考得好,重视学科知识的提取,在于强化学生的学习责任,更在于促使学生在学习环境中进行互动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是为了别人,更是为自己。课堂结构=学科深度×教育广度,注重深度与广度的均衡配置。书中“有效课堂”的理论让我豁然开朗,也让我再次深思揣摩,再次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视课堂教学。学校常举行集体备课、听评课,很多教师提出了自己课堂教学中不少的困惑。真正的课堂密码,是一种对待课堂教学的科学观念和思维方法。这种观念和方法,犹如暗夜中的明灯,引领我对激活课堂充满信心,我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做《课堂密码》的践行者。
2.营造“有趣课堂”。课堂效率=教学进度×学习接受度,那些多姿多彩的教学技巧,只有在教学进度与学生接受度步调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够真正起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因教施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一定要有活力,教师的定力深,课堂越活泼,越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与学生结盟”,“与教材为敌”,以有趣课堂实现课堂有效。
3.塑造“有序课堂”。追求教学的轻松与幸福,让学生在课堂中做主人,自主参与,不仅仅是身体的参与,而且是学生的思维参与到教学内容中,从而产生学习能力与自主能力。实现师生共享点,既不是教师适应学生个体,也不是学生个体适应教师,而是教师适应学生群体,而学生也要主动地向学生群体靠拢。
课堂是鲜活的,是富有生命力的,需要每位教师用心去经营、浇灌。《课堂密码》立意于对课堂的结构与效率进行分析,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激活课堂,为我们的教学添姿加彩,让我们激活课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