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三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读《用课文教学生学语文》有感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10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刘亚梅     来源:原创

最近读了一篇题为《用课文教学生学语文》的文字,深有感触。文章开头用了这样一段退休了,还不断吃润喉片,慢性咽炎要伴我终生了。不能怨天尤人,只怪自己四十年来讲话太多。课改以前,讲课文里字词的意思,讲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课改以来,讲课文的人文性,深挖文字背后的蕴含。难怪慢性咽炎久治不愈。语文能力不是讲出来的,学习兴趣不是讲出来的,情感态度更不是讲出来的。讲,真的作用有限。”这样的话语,读上一遍通俗易懂,接着再读,越读反而让人不知其意了。

接着笔者给了读者两个案例,《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不同上法来分别阐述什么是“教课文”和“用课文”。

课例1

一、揭示课题创设爱的氛围

1.板书:高尔基简单地介绍。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位文坛巨匠与儿子之间发生的一段美丽的故事。父与于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请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

二、品读“栽花赏花”,感悟父子情深

1.儿子是怎样种花的?

2.全班交流。

3.范读第四自然段。(配乐)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亲自去吗?美美地读读吧。
三、品读“写信教子”,感悟信的内涵
1.捧着父亲的信,儿子会怎么读?请同学们自己读读7--9自然段。

2.父亲的希望,儿子能读懂吗?你们能读懂吗?
给予、奉献,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当一个人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在大家心中是那样重要;当一个人把帮助别人、为别人奉献爱心当成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时,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得出那样的人生因此而快乐吗?
3.听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看到儿子为父亲种的花,高尔基博大深沉的爱包围着我们。
板书:爱

课例2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朗读正确、流利

2.老师示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读得声情并茂,学生不由自主鼓起掌来)师:大家为什么鼓掌?

生:于老师读得很投入。
:老师读得太有感情情了,把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读出来了。话就叫感情朗读。接下来请同学模伤师是呀,于老师这样读课文,着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劲地想把感情读出来。)学生展示自己的感情朗读。
二、学习写批注  
1、讨论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感动你的词句、语段画出来。
2、为何感动?在旁边写上批注,写出感动的原因。

3、学生交流所写的批注。先学生里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4、老师又出示自己的评点。让学生明白好的点评是什么样子的。

5、小结: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好的阅读习惯。
三、写一封回信
1.讨论信的内容。高尔基写了一封信,对儿子进行教育。儿子接到信后,课文中儿子这封回信可以写什么内容?.写儿子看了信以后受到什么教育。

:写自己的收获体会。生:还可以向父亲汇报自己的生活

:还应该问候父亲。
2.根据这篇课文内容,以“儿子”的身份给父亲(高尔基)写一封信。
3.写完后交流点评。

看完这两个案例,我发现自己走上岗位以来一直都是在教课文,讲词句段,讲中心思想,对于教方法,少之又少,因此常出现学生思维定势,语言表达不强的现象。  

因此,正如笔者所说,作为教师,必须精心选择每篇课文主要教学内容,内容必须集中,抓重点,切忌碎片化。于老师备课设计教学时非常清楚,第课时就是教学生学习朗读,第二课时学习写批注,指导学生写-封回信。由于教学内容集中明确,因此就能留出时间安排学生实践。除此之外,依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设计教学流程。于老师这堂课将朗读、写批注、写信分成三个板块,指导朗读是先通过范读让学生“认识”有感情朗读,再是学生“实践”指导写批注是先让学生“实践",再通过交流点评引导学生“认识”怎样写好批注,这样的教学流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语文教师习惯按照“初读课文一分段讲读总结提升”流程设计教学,这样的教学流程有利于课文思想内容教学,不利于语文知识教学或语文方法学习,容易造成语文知识教学方法指导的碎片化。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