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三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十一月读书笔记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06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朱晓红     来源:原创

读《李希贵:听课、观课与走课》的感想

朱晓红

  李希贵老师是站在教育前沿的领军人物,也是敢于发表真实的、不同的声音的人,这个“走课”的理念,也是冲击了历年来教育界的听评课观点的,又是一种新的教学管理模式。

  读了李老师的案例分析,接地气,教育的原生态就是他文中提到的那般——为了给听课老师诸多感官冲击,诸多评价亮点,老师们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着力包装课堂,尽可能让课堂呈现可圈可点的一、二、三……追本溯源,其实,难免有作秀的痕迹,难免有凌驾于学情之上的软肋,因为,这课有的时候服务的对象变了味。这也许就是国内沿袭的评价制度导致的弊端吧!

  听课、评课,这两个词,感觉老师是相当的被动——被听课,被评课,是让领导专家带上条条框框来界定这堂课的优劣,就像学生用一张考卷被评定等级一样,难免会让老师产生紧张情绪,有了功利思想。而观课、议课,感觉领导与老师的地位更平等一些,观,是带着赏识的目光来看;议,是带着探讨的观点来碰撞交流,有商讨的味道,是为了使课堂更趋完美而重建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少了冷冰冰的等级,多了热乎乎的互助,老师的心里压力自然会降低不少。

  而国外的走课,更是自然、随意,是一种不期而遇的邂逅,可长可短,原生态,原汁原味,师生的状态都是最放松、最和谐的,他们不用为领导的是否到来而惴惴不安,即便有偶遇,那也是课堂中的一个小插曲,习惯了,便不会刻意为之。这样,教师就能与学生愉快地展开教学活动;而领导也能在一节课里捕捉到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不同老师的真实教学状态,更有话语权,信息量更大,且不会给老师造成长时间的压力。如果发现教师有问题,可以私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切磋,老师可能更容易接受。总之,这样的管理更有利于和谐教师与领导的关系,更有利于教师更真实地行走在课堂中,以学定教,为学而导,师生的教学相得益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