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一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5月教育随笔
发布日期:2020年05月29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陈冲     来源:原创

最近在拜读蒋建春校长推荐的《课堂参与-沉默与喧哗》,在课堂中我也在慢慢的发现课堂中的沉默,也在想办法合理的应对不同情况的沉默,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下面结合教学情况,来谈谈我的发现。

在一年级科学课《石头》一节中,教材第一部分向学生出示问题:在我们周围经常能见到石头,你用石头玩过哪些游戏?一开始学生有些犹豫,欲言又止,课堂有些沉默,所以我就用多媒体呈现了一些其他小朋友用石头玩耍的图片,一下子学生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列举了很多用石头玩过的游戏,甚至还有学生讲用石子下棋、用石子搭积木、用石子玩丢手绢等游戏,课堂一下子变得活泼起来。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慢慢的尝试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及动作,初步判断学生的沉默是消极对待课堂,还是陷入沉思,还是已经掌握知识,进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在《玩泥巴》这节课中,科学课本上有一个问题时:你平时是怎么玩泥巴的?学生一下子沉默了,他们的大脑在飞快的转动,但是不知道该怎么描述,所以我把问题转变为:“你在玩泥巴的时候会用到哪些手部动作?”一个学生想到了:揉,一个学生想到了:搓、、、、、很快小朋友就列举出来了一系列玩泥巴的方法。

消极对待课堂的,在《玩泥巴》这节课中,学生无法真实的去接触泥巴,所以在课堂学习中慢慢的一部分学生就开始目光游离或呆滞,这时我会给他们播放一下做泥塑视频,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课堂继续下去。或者让学生取美术或者综合实践学具包里的橡皮泥代替泥巴来玩耍,学生的沉默就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科学参与。

在课堂最后,教师给大家展示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泥人张”的制作过程,视频播放完后,教师总结:普通的泥土会变成精美的艺术品,神奇吗?学生一致回答:“很神奇”,这时教师顺势渗透科学素养:“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学生沉默不语,但是大部分都有点头的动作,这里我知道他们的沉默代表他们的认可和理解。

沉默有时候也是一种课堂参与,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在关注发言学生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那些沉默的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