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见过这样一个疑问:我读了很多书,可以说是博览群书,但是并没有感到自己有什么收获,也没有看出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什么帮助。
这个问题在教育领域很普遍,几乎每所学校都在倡导教师读书,似乎只要教师开始读书了,就开始成长了,只要教师书读得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就快要达成了。其实,这是对教师读书的一个误读。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边其实涉及到读书的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怎么读?
很庆幸横小在最初就推荐给我们新教师这本《教师读书的30种体验》,从中我收获良多。
教师读书并不是为了消遣,而是一种专业阅读。专业阅读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但是,现在很多教师的阅读没有目标、没有计划、没有选择,往往是摸着什么读什么,碰到什么看什么,实则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这种散养式的读书,只是在读而已,算不上是专业阅读。
对于教师来讲,首先要阅读的自然是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比如,学科教师就要熟读本学科的专业书籍;若是班主任,自然就要读些班级管理方面的著作;若是学校管理者,自然就要阅读与学校管理有关的作品。当然,这样的阅读是一个窄阅读,目的是通过这种专一的阅读,为教师的职业发展积淀出必需的专业素养。当专业书籍读到一定的程度,就要开始阅读普适的教育经典和教育理论书籍,这个时候,只要是喜欢的,都可以成为阅读的对象。
跳出教育看教育,丰富的不仅是你的阅读视野,更重要的是你正在一点点聚拢一个阅读圈。这个圈的核心是你立起的那根阅读桩,你所有的阅读,不管是文学的、历史的,其实都成了教育,至少是被读成了教育。
一个优秀的读书人不是为了顺从别人的思维,不是为了嫁接别人的智慧,不是为了做知识的储蓄罐,不是为了做别人的传话筒。阅读的真正意义,是把别人的经验与自己的实践结合起来,理顺、吸收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用别人的智慧帮助自己构建自我。一种失去了自我的阅读,其实只是在观看他人的热闹,热闹过后仍然是无限的冷清。这也许就是读了很多书,却没有提高、没有收获的原因吧。